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皮鞋周期”与制造业坚守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26 浏览数: 标签: 制造业

前几天,阿迪达斯承认将关闭其在中国的唯一一家加工厂,可能将该工厂转移到东南亚某个国家。消息传出,众说纷纭。有人责备某些外资企业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赚够了钱就拍屁股走人。有人感叹,随着一些外资企业关厂撤资,不知会有多少中国工人失业。还有人担心,如果阿迪达斯成了一种“效应”,引起连锁反应,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有了大麻烦?

对于阿迪达斯这样的企业关不关厂,无需多指责,也根本用不着焦虑。跨国企业要的是最大化的、超额的利润,中国工人的工资逐渐提高了,用工成本增加了,人家当然要另起炉灶,到越南、缅甸之类的地方发财去。何况,在体育运动服装方面,中国的李宁、安踏等等品牌后来居上,挑战国际大牌,阿迪达斯远走他乡避其锋芒,也在情理之中。

在服装、制鞋等轻纺行业中,不仅外资会转移,中国自己的企业也将逐步走出去。这是一个规律,涉及所谓的“皮鞋周期”。据说,在20世纪30-40年代时,世界上最主要的皮鞋生产厂家集中在英国。到了40-50年代,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皮鞋生产开始取代英国。60-70年代,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制鞋行业新的领军者。再往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登上全球制鞋业的舞台,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不仅产量巨大,而且在价格竞争优势方面无人能敌。进入本世纪后,曾有人分析,按照10年至20年左右的周期,中国的制鞋业应该向东南亚或非洲转移了。但人们没有想到,凭着中国成千上万小老板们的精明强干,凭着中国数十上百万工人的吃苦耐劳,中国的制鞋业之今仍保持着产量、出口量世界第一的记录,产业优势无可撼动,“皮鞋周期”失灵了。

不过,在低端制造业,维持产能数量优势未必值得夸耀。如果这样的的优势是以较大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高强度、低报酬劳动为代价,那就更应该尽早尽快地调整结构,进行产品更新、产业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国际上“皮鞋周期”能够形成规律,自有其道理。在我们这儿该“周期”没起作用,可能是我们的增长方式确有问题。

那么,是不是说现在的低端制造业都应该停掉或者转移呢?当然不能这么简单。首先,低端的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在我国就业压力较大,劳动力平均素质并不很高的情况下,保持一部分低端制造业仍有必要。其次,世界市场对中国制造仍有强劲需求。在同样低工资条件下,中国人或许是最能干的。微软、苹果的老板都深知这一点,阿迪达斯的老板以后对此也会有所体会。此外,在任何一个低端产业中,都会有高端产品。同样是牛仔裤,北京“动批”也许只卖20元一条,国贸可能卖2000元一条。关键在于,我们的企业能不能打出自己的品牌,设计出最好的款式。

从长远看,中国制造业的前途在于高端。从价值上说,一亿件衬衣才能换回一架大飞机,我们当然要做赚钱的买卖而不能总做赔本的买卖。从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看,只有能够在航天、航空、船舶、电子、医药、生物科技以及精密加工、新材料等等高精尖领域中掌握自主技术,力争全面领先,我们才能在这个实行“丛林法则”的地球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如果从社会进步和国民心态的角度讲,给全世界当打工仔,挣了点小钱也不怎么硬气。反之,若是外国人开着中国制造的汽车,用着中国制造的手机、电脑,而中国人穿的是进口的皮鞋、T恤,那才叫一个爽。

分享到:
上一篇:广货传统批发市场借力电商转型 下一篇:物流行业与物流装备业将并驾齐驱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