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中国经济放缓为全球制造业带来冲击
来源:路透社 发布时间:2012-08-05 浏览数: 标签: 中国,经济,全球,制造业

欧洲最大的工程集团西门子、全球最大的化学厂商德国巴斯夫(BASF)、美国联合技术(UnitedTechnologies)及日本的日立制作所,全都感受到中国需求放缓的冲击。

周三公布的中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不如预期,显示中国制造业7月几乎没有成长,新订单降幅更甚于6月。

要研究这项官方数据背后的情景,观察德国和日本制造业的支柱企业是个很好的起点。

中国工厂多从德国企业采购机械和设备,而日本则是对中国贸易录得顺差的少数发达国家之一。

大宗商品传递出低迷信号

小松制作所的美国同行卡特彼勒(Caterpillar)已经缩减了在中国的产量,尽管北美地区销售增长31%让其能够公布一份好于预期的财报;另外,联合技术也下调了旗下OtisElevatorCompany的销售预估,主因中国需求疲弱。

大宗商品同样传递出低迷期更为持久的信号,特别是建筑业。该行业过去十年一直支撑着中国对铁矿石、钢铁及铜的大胃口。

受过剩产能所累的中国钢企2012年上半年获利较上年同期骤降96%,因钢铁价格跌至纪录低位。国际指标铁矿石价格降至两年半低点,以及伦敦期铜较2月峰值跌去约13%,都被归因于中国需求放缓。

中国对煤炭的需求也已经减弱,由于供应充裕,中国贸易商7月废止了至少200万吨煤炭进口合约。疲弱的经济数据促使中国央行6月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降息,并伴随出台其他宽松货币举措。

在中国政府年底前将换届的背景下,上述政策回应促使投资者和企业寄望政府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来刺激经济。

若没有直接投资,中国对建筑设备的需求将不会回升,小松制作所社长KunioNoji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说,我们认为,(货币宽松措施)不足以刺激复苏。

不过,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加快了对新项目的审批,但已经保证不会重复此前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这将令那些期待另一轮投资热潮来提振经济的人希望落空。

分享到:
上一篇:工信部三举措促进和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下一篇:非制造业经济呈平稳增长格局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