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制造业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2-09-09 浏览数: 标签: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在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特邀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作了题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报告。周济在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要以工程化产业化为主线,推进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周济在报告中说,我国今天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深化。一方面,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走的是一条新路子,它们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国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制造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是,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其中最主要的差距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技术方面一直处在跟踪和追赶状态,特别是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还远远没有掌握,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还很弱。今后20年,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在创新和综合竞争力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的绝佳发展机遇期。一是我国制造业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需求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二是我国制造业有着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体系,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三是我国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四是我国在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形成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五是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取得辉煌成就,显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

周济表示,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的内涵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以及产业模式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产品创新和制造技术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并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第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促进了产品创新的发展。“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机械产品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实质是信息化技术引起的深刻变革。机械产品的数控化和智能化创新具有鲜明的特征,具有本质的规律,可以普遍运用于各种机械产品创新,可以推动机械产品升级换代,引起机械工业深刻变革。第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了产品设计、加工和管理水平。数字化智能化不仅是实现机械产品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也是制造技术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它将使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制造方向发展。通过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以全面提升产品设计技术水平、加工技术水平、管理技术水平,进而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一次研发成功率、整个制造业的工艺水平、企业应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产品开发速度。第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变了制造业的产业模式。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大中型企业正在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和服务商转变。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产品技术、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进步使产品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模式以及企业商业模式等众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都是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周济指出,要以工程化产业化为主线,推进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一定要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叫做科技创新。工程化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融合在一起,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和重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实施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创新服务发展的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有组织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特别是推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一是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实行政府主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动员千军万马,集中精兵强将,实行有组织的创新;二是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进行集成创新;三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联盟,进行协同创新。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机械产品全面应用数控技术,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中国制造业基本普及数字化技术,并在若干领域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到2030年,中国机械产品总体升级为“智能一代”,中国制造业在主要领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整体上走到世界前列,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的贡献。

分享到:
上一篇:周济:未来20年中国制造业面临绝佳发展机遇期 下一篇:高新技术制造业是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