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围经济衰退,钢铁供需矛盾恶化,钢铁产业资金链弊端“原形毕露”,使得原本存在诸多隐患的钢市,变得岌岌可危。钢厂大幅亏损,市场加速下降,钢贸商只能无奈出局。
自2010年以来,对于冷轧而言,钢厂产能过剩化愈加明显,给予钢市带来的风险也就逐步加大。而终端行业需求的萎缩,使得冷轧市场供需矛盾再次被激化,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一年时间,再次演绎里程“悲”,其悲惨程度与2008年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当然,危机显商机,作为今年国内大宗期货商品最弱的螺纹钢,创上市以来新低。为此,螺纹钢期货成为国内外企业回避风险做空首选,也进一步导致钢材市场的悲剧化。
行情持续低迷冷轧演绎里程“悲”
自2011年10月以来,冷轧市场价格持续阴跌,周期长达近一年之久,其中天津唐钢、首钢冷轧板卷创三年低点3900元/吨。回顾2008年,冷轧价格持续的下降也只不过仅有6个月的时间。而对于钢贸商来说,2012年冷轧的悲惨程度“变本加厉”,商家订多少,赔多少;订的多,赔得多;抄一次,赔一次。
多数钢企面临亏损后期经营更加困难
2012年半年报显示,钢铁企业净利润正在急剧收窄,亏损程度逐步扩大,同时也在不断蔓延。钢铁产品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低迷以及市场同质化竞争更趋激烈,导致钢材价格面临较大压力。而部分企业产品的低端化、成本的高企以及转型未能形成有效的突破,致使亏损逐步加剧。
整体钢企行业盈利面临“冰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80家钢企累计月度利润总额为23.85亿元,去年同期的为569.3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5.8%。今年产品销售收入为17957.52亿元,去年同期18578.05亿元。而可悲的是,2012年上半年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1%,逼近“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