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城市中,车辆在智能交通网络的指挥下迅速而有序地穿梭移动,即便是盲人,也能自如地驾驶,实现了零交通事故率;未来汽车具有了感知能力,车与车之间,车与建筑物之间,以及车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做出与交通出行有关的明智决定,这样的场面将不会是电影里的镜头,“车联网”将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据了解,中国机动车总保有量已经达到2.33亿辆,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下一场终端争夺战即将上演。电气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目前都已经存在,但是,要实现未来交通的愿景,一方面需要汽车生产商和政府、城市规划者以及基础设施专家,共同创造适当的应用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持建立城市虚拟信息基础设施。
近两年来,无论是前装市场上的通用Onstar还是路畅科技率先推向后装市场的车联网服务iBook,都证明了车联网已经在路上。未来车联网将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及传感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车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比,有两个关键特性:一是与车和路相关,二是把位置信息作为关键元素。打造一个产业生态体系尚需时日,但是对用户有价值、能够让用户有良好体验的细分应用将会率先获得成功。
车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更多无线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我们也再一次看到了移动宽带需求的指数性增长。未来十年该行业将有10倍的增长空间,这意味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无线和有线运营商们已经积极进行战略布局,与汽车制造商一同打造开放平台,力争抢占在竞争中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