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河北省工业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调整特征,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增长,增幅呈回落放缓态势;工业效益连续下降,降幅虽逐月收窄,但重点行业起色不大。工业运行呈现“一缓、两降、一快”的特点。这是记者从全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新闻发布会”现场获得的消息。
工业运行特点:“一缓、两降、一快”
工业生产增速小幅减缓,下行压力加大。1-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长1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比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自3月份以来呈小幅逐月回落态势,7月份降到13%的预期目标以下。
工业利润连续负增长,运行质量不高。前7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36.4亿元,同比下降5.8%,连续7个月负增长,虽然利润降幅逐月收窄(-20.6%→-5.8%),但企业亏损面为15.3%,亏损额同比增长55.8%,钢铁、水泥、玻璃、光伏等重点行业效益状况比较严峻。
生产要素需求不旺,煤电运均下降。前8个月,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8月份当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6.7%。港口煤炭库存略有下降,价格仍在低位调整,8月末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628元/吨,连续四月累计降幅达150元/吨左右。港口吞吐量、铁路、公路运输货运量明显减少,比同期分别下降10.3、12.5和7.2个百分点。
工业及技改投资持续加快,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今年以来,工业投资除2月份外均保持30%以上增速,前7个月,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810.9亿元,同比增长30.5%,高于全国增速6.8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完成2847.6亿元,同比增长55.8%。
两大因素影响:市场需求不足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
“当前影响我省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省工特和信息化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宋立功告诉记者,一方面,当前宏观调控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未见松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尚未完全启动,社会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通过对全省2328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二季度有69.2%的企业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企业综合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发展活力受到明显抑制。钢铁全行业效益下滑明显,8月中下旬钢材市场价格跌至3年来的谷底,大型钢企因长协矿拉高成本,企业亏损约300-400元/吨。部分实体钢铁企业产销不畅,企业间货款拖欠增加,出现三角债苗头,资金风险增加。
宋立功说,总的看,后几个月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受经济下行探底和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三季度较二季度更为困难;受政策滞后效应显现、翘尾因素和同期基数下行影响,四季度将有所回升。但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的目标,防止经济增速趋势性下滑、切实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完成预期目标的难度加大、任务艰巨。
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多措并举确保完成
加强针对性监测调度。加强对用电量、货运量、港口吞吐量等先行指标和企业资金链的监测分析,及时引导企业积极进行适应性调整,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防止工业出现大的波动。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以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为核心,扩展企业帮扶内容。与重点商业银行签订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议,缓解企业资金瓶颈。继续强化对重点企业、亏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一对一帮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上下游产业、区域间的产需对接、全省千家名企名牌联展等活动。
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十百千”工程项目。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分级分包责任制,抓紧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技改资金划拨进度,全年力争实现技改项目新开工500项、续建500项、投产500项,完成技改投资5500亿元。全力培育新增长点,加大应竣工未竣工、已建成未投产项目调度,帮助企业尽快投产达效、发挥效益。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清税减费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按照工信部企业减负专项行动和省委省政府“两个环境”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全省开展以“改善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企业减负专项行动,集中查处、曝光一批影响范围较大、后果严重的典型事例,努力营造“零干扰”、轻负担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