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出口第一县”的昆山,今年前8个月的进出口总额最终实现了极为微弱的正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昆山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44.6亿美元,其中出口340.7亿美元,分别增长0.1%和0.3%。
“刚刚浮出水面。”在9月25日举行的“2012金秋经贸招商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昆山市市长路军说,这个数字也来之不易,但接下来几个月,昆山外贸压力依然很大。
笔电转向
作为“外贸重镇”,昆山外贸依存度从2005年的372.8%下降到2010年的259%,但其体量依然非常巨大,2011年昆山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855亿美元,超过了全国23个省。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低迷,其庞大的体量也使得增长更加困难。从今年1月开始,昆山的外贸就出现负增长,一直未浮出水面,“到6月份出来透了一口气,7月又沉到水里,8月份才实现0.1%的增长。”路军说。
影响昆山外贸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外需不足。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昆山对欧洲出口下降了17.9%,对美国出口下降了3%,而这是昆山出口量最大的两个市场。前五大出口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依托笔电、集成电路、印刷电路等出口产品的增长对台湾累计实现进出口额61.09亿美元,同比由跌转增,增长6.7%。
但从昆山经济结构本身来讲,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则是长期存在的电子信息产业“一业独大”。电子信息占了昆山整个工业GDP总量的60%,其中又以笔记本电脑为最。
由于遭遇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产品的冲击,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去年就已经影响了昆山的进出口。不过,提出打造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重庆却在同期实现了笔记本电脑出口的大幅度提升。
为了确保订单,昆山市政府做了诸多努力,比如配合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用工问题、融资问题、成本上升问题,特别是政府行政服务环节涉及的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半尽量减半。路军称,昆山也在引导支撑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新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外贸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是:更多的外贸转向了内销。“仁宝、纬创两大企业原本接近90%出口,现在下降到了60%,更多在国内销售,这也是昆山外贸增长0.1%,但工业增长7%的原因。”路军说。
转型升级压力大
26日,《福布斯》中文版公布了2012年中国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昆山、常熟、江阴位于排行榜前三位。昆山自有榜单以来的四年里均蝉联榜首。路军在当天的活动上表示,昆山有信心继续领跑全国的县域经济,争取五连冠。
但这个目标的实现,显然有赖于转型升级的加快推进,借助于突出电子信息和现代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本上解决“一业独大”。
早在2006年,昆山就开始实施一轮被称为“低转高”的转型实践,力推产业升级。经过数年培育,光电、装备制造、新能源、小核酸等特色产业悄然成长为昆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型升级依然压力巨大。根据昆山市发布的上半年昆山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八大新兴产业中有四大产业的产值同比出现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与预期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56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323家企业生产同比出现负增长,其中72家是产值超亿元企业。
而企业利润空间也在压缩。今年上半年,昆山两大支柱产业——IT产业实现利润为4.09亿元,同比下降35%;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9.0亿元,同比下降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