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分析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3-25 浏览数: 标签: 分析 我国 制造业 物流发展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制造企业面临的物流税收、物流成本压力仍然存在,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待增强。因此,中国制造业物流既有新的机遇,也将面临新的挑战。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一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中国经济正在向平稳发展的势态转变。在这种形势下,预计2012年中国制造业物流将呈现出继续较快增长的态势,增速也将更加趋向平稳。那么,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物流难上议事日程

 

  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影响制造业盈利的因素很多,如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供应商管理、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市场准入、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等,哪一个似乎都比物流重要,因此,现阶段物流还很难成为制造企业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重要话题。真正像海尔这样高层重视物流的公司还凤毛麟角,制造业还需要提高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2007年9月25日国家发改委在上海召开《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直接点燃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火种”,从此,中国制造业物流发展被提到国家层面。

 

  物流外包“说”比“做”容易

 

  物流外包是能让制造业和物流业都感到兴奋的口号,制造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业,能增加物流业的总市场份额,这令物流业兴奋;制造业将物流业外包给物流业,制造业能以更低廉的物流成本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这令制造业兴奋。制造商对外包的好处再清楚不过了,但是,制造商在物流外包决策上总是犹豫不定,物流外包困难重重。中国制造业物流外包调查表明,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多年来一直维持在15%以下,自营物流仍是主流。

 

  供应链难协同

 

  大家都知道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组成了供应链,供应链应该协同。在多数情况下,目前中国的供应链由制造商主宰,制造商过分强调博弈,较少考虑“双赢”或“多赢”,因此,供应链难以协同。目前形成的供应链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制造商一味采取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获得运输、仓储等服务,由于客观上目前中国是“制造强,物流弱”,处于弱势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只能被动地降低报价以获得这些业务,导致运输价格、仓储价格不断走低,但同时供应链成本可能越来越高,并且供应链的合作与协同关系没有建立。为了更好地发展制造业物流,这种状况应该改变。

 

  物流创新不足

 

  中国的制造业物流发展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区别。目前中国制造业物流的运作模式与技术照搬发达国家的多,自己创新的少,对许多本土产生的物流问题我们还束手无策,这需要制造业和物流业携手共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提升制造业物流能力和水平,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分享到:
上一篇:2013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进一步发展 下一篇: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