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制造企业面临的物流税收、物流成本压力仍然存在,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待增强。因此,中国制造业物流既有新的机遇,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2011年制造业物流发展现状
社会物流总额和比例呈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11年前11个月社会物流总费用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社会物流需求增幅继续有所回落,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幅度持续扩大。1~11月社会物流总额14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比1~10月回落0.8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有所扩大。总体来看,社会物流总额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数据分析,2011年1~11月社会物流总费用7.1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虽比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表明社会经济发展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预计2011年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7.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8.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比2010年上升0.2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有所下降。
从分项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达到18.3%。随着2011年的能源价格以及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加上2011年我国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我国物流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偏低,因此,全年保管费用也保持了23.7%的增长势头。
物流外包加快,信息化程度提速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于2011年1~4月对我国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总体情况的调查,近年来我国开展物流外包业务的工商企业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63.3%,比2009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比2006年增加了20.7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工商企业已逐步认识到物流服务外包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于2011年1~4月对我国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总体情况的调查,2010年工商企业物流外包比例主要集中于50%-80%和80%以上,比例分别为29.1%和40.3%,两项合计占达69.4%。
随着我国近几年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信息化受到了普遍重视,物流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根据《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1)》的调研数据,2010年工商企业使用的物流信息技术仍集中于条形码技术、GPS/GIS系统和EDI系统,所占比例分别为72.5%、38.9%和37.3%。我国工商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认识与应用程度明显提高。
各级政府加快推动制造业物流发展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有20多处提及有关发展物流的内容,并单列一节,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11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物流“国九条”,从九个方面加大对物流业的扶持力度,为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高度重视物流工作。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6)》的编制,积极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物流信息化建设评估工作。同时,工业与信息化部抓紧编制《关于促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11月18日,江苏省发布中国首个省级物流指数,弥补了我国省级物流指数的空白。江苏物流指数体系完整、范围全面、方法科学,有利于从整体把握江苏制造业物流的发展与相关各领域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状况,可为江苏各级政府制定制造业物流政策、措施、规划提供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参考依据。
“两业联动”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2011年是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第3年,也是最后一年,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以下简称“两业联动”)作为规划的九大工程之一,不断得以落实,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1年3月,各地物流牵头部门在进行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经专家评选,最终确定130家企业作为首批全国两业联动示范企业。
2011年,两业联动发展会议和培训广泛召开,各个省市和有关协会相继开展了会议和培训,掀起了学习和认识两业联动的新高潮。2011年1月9日,安徽省首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在芜湖召开,4月15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在北京召开了“2011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年会”,5月6日,在南京召开了2011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9月29日“金华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论坛”在金华召开,11月18日,第三届海峡两岸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在余姚隆重举办,11月20日“2011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12月8日,“税企心桥”2011苏州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12月10日,“广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论坛”。
2012年制造业物流市场展望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制造企业面临的物流税收、物流成本压力仍然存在,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待增强。因此,中国制造业物流既有新的机遇,也将面临新的挑战。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一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中国经济正在向平稳发展的势态转变。在这种形势下,预计2012年中国制造业物流将呈现出继续较快增长的态势,增速也将更加趋向平稳。
两业联动发展将深入推进
2012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将得到更加深层次的推动。例如,国家发改委作为经济运行协调部门,在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已将两业联动工程作为九大工程,目前已经实施了两业联动示范工程,将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工程进行示范。今后,两业联动发展将可能实施三大工程,即联动发展推广工程、联动发展创新工程和联动发展集聚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制造业物流的主管部门,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和市场。此外,2012年工信部等部委在“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总规划的基础上,可能制定工业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为总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物流保障。
规划制造业物流发展步伐加快
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开始《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的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并有望于2012年正式出台。作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的延续,这一规划将有助于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及方向。
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规划推动物流发展,已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显著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省、市(自治区)已达到20多个;部分省市结合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将把物流作为发展重点并列入其中,甚至出台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因此,预计2012年我国物流行业将结合“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意义,推进地方中长期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制造业物流作为重要的细分行业,将在这些物流规划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制造业物流发展环境继续改善
物流“国九条”对于物流业长期反映的突出问题,如交通、土地、税收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明确措施和要求。为了推动物流业“国九条”的顺利实施,交通运输部、公安部、铁道部、商务部正在采取相关措施,加快物流“国九条”的落实。这些部门工作由于涉及到长期性和持续性,预计2012年这些工作仍将得到深入推进和稳步实施。“国九条”明确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物流业的重要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积极推动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预计2012年,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将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摈弃部门利益,进一步明确落实“国九条”政策的职能分工,推进中央和地方的沟通协调。落实“国九条”合力的逐步形成,物流政策将得到细化和落实,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有望在2012年得到继续改善,制造业物流发展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业务重组提升制造企业物流能力《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自2010年下发以后,各地掀起了企业兼并重组的高潮。制造业重组必然带来物流能力和业务的重组。因此,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引导和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打破行业、部门、区域限制,通过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工业企业剥离重组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制造业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