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新船订单露造船业复苏迹象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3-05-09 浏览数: 标签: 新船 订单 造船业 复苏迹象

  中海集运42亿订购5艘大型集装箱船的消息,令投资者对造船业今年的表现多了一份期许。记者从上海航交所了解到,从去年四季度至今,新船订单同比有了明显复苏迹象,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大型集装箱船的订单更是同比大幅增长。但是,这一轮造船订单复苏更多基于个别企业现金流改善及成本控制考量,而真正依靠“运价”上扬推动的造船行业拐点还远未到来。

 

  新船订单现恢复“苗头”

 

  昨日,中海集运宣布同韩国现代重工(船机库 位置)签署5艘18400TEU型集装箱船舶订单,合同金额对应人民币约为42亿元。由此,中海集运成为继马士基之后第二个投建当前最大集装箱船的公司。而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中海集运关于此次订购的原因的解释—“目前造船价格正处于市场低谷。2013年2月Clarkson新造船价值数为126.4点,环比上涨0.2点,且该次上涨是该指数自2011年6月后首次上涨,并且从去年10月后,Clarkson新造船价指数持续在126点前后徘徊,造船指数在近半年始终在低位徘徊,预计新船造价或已基本触底,再度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面对低廉的建造成本和低风险,中海集运的此番“抄底”是否有着风向标的意义?事实上,考虑到上述“双低”因素,新船订单已有所恢复。“我们监测(产品库 求购 供应)到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从去年四季度至今,新船订单的同比数据都出现了恢复。”上海航交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这种恢复并非全面性的,主要体现在大型集装箱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领域。以前者为例,数据显示,1万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舶今年一季度的订单约为30单,而去年同期仅为5单,同比大幅提升。而像LNG船这样的高附加值船舶订单也出现在市场上,如5月2日中海发展宣布订购6艘17.4万立方米LNG船舶,总价超过15亿美元。

 

  造船业出现拐点为时尚早

 

  这些新订单的投入,是否意味着困扰造船业已久的运力过剩问题出现转机?事实上,这样的订单恢复或许更多出于企业自身控制成本的考量,而并非需求拉动。

 

  从细分市场看,相对于干散、油运市场,集运市场去年表现相对较好,由此也给行业公司一定的“缓冲”机会。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5月7日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集运企业的排名整体上升。数据显示,去年70家航运、港口及船舶海工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219.53亿元,同比大降21%。其中,航运企业合计亏损近72.82亿元。不过,集运企业通过多次提价成功扭亏为盈,2011年巨亏的中海集运、长荣海运和阳明海运,2012年排名均有大幅上升。而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去年平均值为1253.6点,较2011年平均值1007点上升24.5%,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上。

 

  以中海集运为例,公司一季报显示,目前不到50%的负债率使其具备了低点再扩张的能力。由于大船的优势在于单箱的燃油成本会明显降低,中海集运此次订船将明显改善其船队结构,以应对未来集运业朝大船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每个公司对行业判断、现金流水平都不一样,所以会有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整个行业看,目前出现新船订单恢复的情况,并不是因为运价有了明显回升势头,也不是基于企业考虑到未来供需状况的改善,判断运力不够,所以决定新增造船订单。因此,说造船行业出现拐点还为时尚早。”长江证券分析师韩轶超向记者表示。

 

  显然,基于上述因素,并非所有公司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兴业证券分析师纪云涛在报告中指出,由于需求低迷、新船不断交付的压力,考虑到行业大部分公司财务状况并不良好,“行业再大规模订船的可能性不大”。

 

  既然这种订单的短期复苏距离真正拐点为时尚早,因此对中国船舶企业的业绩改善作用亦十分有限。目前,中国船舶企业以散货船(船型 船厂 买卖)订单为主。上海航交所分析人士指出,散运市场由于运力过剩依然严重,BDI徘徊在1000点以下的低点,短期内依然看不到复苏的希望。尽管根据国外金融机构的数据,全球货运量还在不断上涨,需求也将缓慢走高,市场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不大,但综合看,船舶企业业绩2013年大幅改善的希望并不大。

分享到:
上一篇:4月份中国新造船市场评述 下一篇:中海集运韩国“抄底” 集运业或走向大船化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