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4月份新增船舶订单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是很多中小造船企业依然在苦苦挣扎。据市场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一些骨干企业接到一些订单,但是总量还是不够,中小企业因为没有订单出现停工、休假现象,而船企倒闭破产的消息也一直不绝于耳。
与韩国日本相比,国内造船业整体处于低端、激烈竞争的阶段,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方面的竞争力并不强。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足使得国内造船企业在行业周期底部来临时难以支撑。
以集装箱船舶而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1.8万TEU集装箱船舶,无论是早两年马士基订购的20艘,还是近期我国中海集运订购的5艘,都是由韩国企业制造。
受益于韩元的持续贬值,有技术优势韩国船厂的竞争力比国内要强,而今年以来日元的大幅贬值,更是使得日本船厂新接订单几乎处于历史坐高水平。国内船舶行业要想迎头赶上,加大技术创新,向高附加值的海工领域转型是必经之路。
有媒体认为,在各船厂产能释放、订单维持相对低位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未来一段时间的船价仍将维持底部盘整,无法趋势性上涨。而人民币持续的升值拉低了船厂利润,船厂毛利率水平仍偏低,船舶制造业面临压力空前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