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重工业及国防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根据《“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我国将在3年后实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业内专家表示,这或许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挑战。
抢夺制高点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开始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正催生智能制造业,引领新一轮制造业变革。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寻求危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业重振制造业,并试图以此挑战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地位。
近年来,美国逐渐加速的“再工业化”以及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归”的强力推动正在改写全球制造业格局。从2009年到2012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
现在普遍的观点是,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升级,高端制造是其战略核心,美国已经正式启动高端制造计划,积极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强攻关,以期保持美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
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3种技术将重新构筑制造业的竞争格局,这些技术将会让制造业更具创造力、更加本地化和个性化,还能降低成本。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2年6月发表文章介绍说,美国目前每年进口大约1000亿美元的服装和缝制品—大部分来自中国、越南等国家。而美国自动缝纫机技术公司表示:“我们研制的自动技术看起来能使剪裁和缝纫成本低于中国。”
此外,自动化机器还能让智能手机、电脑和电视的生产重返美国。2012年2月,奥巴马在考察位于威斯康星州的大型制锁厂商玛斯特锁公司的工厂时,对该公司把生产基地从中国迁回美国大加赞赏。
同时,我国也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智能制造装备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领域,是推动我国战略装备发展的核心力量。
国家已对此做了相应的安排,在制定《高端装备制造“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同时,特别编制了《“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产业研究部人士表示,国家制定《“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意图是要将智能装备制造发展为一个产业,在“十二五”期间乃至“十三五”期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经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
智能应用贯穿制造业全过程
业界专家分析,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超过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但却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二是经济以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模式发展,不可持续;三是人口老龄化加剧。
因此,制造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业,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是必然选择。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产业研究室人士表示,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装备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传统机械通常采用恒定控制系统,主要由人力开关控制机械运行。智能制造装备的机械结构与传统机械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差别在于智能制造装备配备了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传统机械结构结合后,机械设备可以脱离人力实时监控,真正实现自动化。此外,由于控制系统具有高速、高精度等特征,使机器在效能方面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