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沪举办的上海美国商会2013年度制造业峰会上,与会的近百名美国在华企业高管,重点探讨了在中国制造业领域内的挑战与机遇以及领先的美国在华制造企业正在采取的应对策略与措施。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攀升,美国在华制造业企业越来越注重从产品和过程创新及供应链效率提升,来提高生产力,降低管理成本。
本次峰会吸引了道康宁、通用汽车、思科、拜耳材料、美国都福集团、美铝公司、霍尼韦尔、毕马威、安可顾问等美国在华企业高管的参与。
道康宁大中华区总裁张康明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不断攀升的成本,使得制造业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增长战略。通过和制造业客户的紧密合作,我们洞悉到产业中的一个重要转变,与以前仅为找到低成本产品的需求不同,客户们越来越注重寻求到能够帮助他们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以及优化运营过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毕马威多元化工业全球主管合伙人Jeff Dobbs指出,当下全球制造业企业正在经历一个发展放缓和竞争加剧的阶段,正因如此,创新再度升温。“创新是增长的一个关键要素。就制造业企业如何实现价值链的各个方面上,与4年前相比,显然他们对在中国进行研发、产品开发、高技术含量生产更为关注,因为企业要保持竞争力。”他指出。“在未来几年的预期研发开支上,表示将在中国投入销售额6%以上的企业增加了12%,比起计划在全球投入超出销售额4%的企业增幅(15%)来说,这个数字相当显眼。”他还引用毕马威2013《全球制造业展望》报告来阐释这一点。
思科全球客户价值链管理总监王寒波在嘉宾小组讨论上,和与会者分享了思科除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供应链因素,以降低流通成本外,还致力于和战略供应商合作,帮助他们优化产品和生产过程,打造共同价值的发展思路。他还指出,自动化是思科与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合作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此外,他认为,大数据应用也具备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的巨大潜力。
上海美国商会成立于1915年目前约有1600多名会员来自制造业领域,其一年一度的制造业峰会已成为最受美国在华制造业企业瞩目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