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2月19日,中航工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型涡桨支线飞机项目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新型涡桨支线飞机是中航工业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力争成为涡桨支线飞机主流供应商的主打产品。新型涡桨支线飞机如何抢抓机遇、延续“新舟”系列飞机经济性、环保性的优势,实现中短程航空运输速度与经济性完美的平衡,实现项目的商业成功,成为我们持续思考的课题。
审时度势,应运而生
新型涡桨支线飞机项目的启动,是中航工业深入开展市场研究、系统分析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审慎决策。从内外部环境分析来看,面临最佳历史发展机遇。
有利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对民机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2013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指出要“积极支持国产民机制造”,“鼓励国内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的研发和应用”。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以满足国内外短程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快50座级‘新舟’60系列的改进改型和市场推广,启动70座级‘新舟’700涡桨支线飞机研制,形成产业化能力。”
国家层面政策的相继出台传递出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国产民机的发展。在12月16日举行的新涡桨支线飞机研制动员会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对新型涡桨支线飞机发展寄予厚望,指出大力发展航空工业,是新的历史阶段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发展航空产业不仅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使命,更是国家的意志。作为航空产业“两翼”中的一翼,发展民机产业,是满足国家民航运输快速增长需要的根本保证,是引领国家科技进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以及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支持和发展民机产业的决心是坚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以“新舟”系列为代表的国产民机产业的发展。
有潜力的市场空间。国内外支线航空市场对涡桨支线飞机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为发展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国内权威部门和国外研究机构预测,预计未来20年,全球民用客机将达到41240架,是目前20310架的2倍。而不断飙升的航油价格,使燃油成本约占直接运营成本的40%左右,给航空公司运营带来巨大压力,涡桨飞机凭借其油耗优势及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将大大推动市场对涡桨飞机的需求,预计未来20年,全球涡桨支线飞机需求量将达2900架以上,其中中国市场约占12%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近年来民航旅客运输量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全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从2008年的1.92亿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3.19亿人次,年均增长约12.4%。2012年国内共有民用机场183个,其中前57个大中型机场承担了全部旅客运输量的95.3%,而且这其中的大部分机场已经达到饱和,位于二、三线城市的支线机场仅占运输量的4.7%,支线航空发展滞后。截至2013年12月,国内机队飞机总量约1996架,其中100座级以下飞机仅占8%,支线飞机的不足,导致航空公司或采用干线飞机执飞支线航线造成运营亏损,或放弃服务中低客流量航线,支线市场需求长期被压抑,导致相当的三线地区国民享受不到航空服务。航空运输市场的细分化成为大趋势,实现枢纽-干线-支线有机衔接,对于进一步完善航空运输网络,缩小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市场呼唤一种适应国情、节能环保的新型飞机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支线航空市场的需求。发展高品质新型涡桨支线飞机,占领未来市场制高点,进军世界主流市场,对跨越发展创新型民用涡桨支线航空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集中优势资源,具备成功的基础
型号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航空工业在近十年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进步。多型号的快速发展造就出了一支富有经验、掌握现代飞机设计方法、勇于创新的技术团队,高技术型号的研制全面实现了设计和制造手段向数字化的跨越发展。在项目全面启动之前,曾参与设计制造“飞豹”飞机、“新舟”飞机、轰6飞机的中航飞机早已行动起来,市场研究团队累计采访112家航空公司以及租赁公司、金融机构等单位,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未来涡桨支线飞机的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设计团队全面展开了飞机的预研制工作,并将市场调研成果转化为技术指标并导入总体设计方案中,为新型涡桨支线飞机项目的全面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改革集中了优势资源。2014年元月,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挂牌成立,研发中心将承担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的设计集成和设计工作包管理工作。研发中心定位在高新技术研究、型号工程发展、大系统集成、技术服务,整合了中航工业一飞院、西飞、陕飞等单位的科研资源,新型涡桨支线飞机将会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研发设计环境下诞生,势必实现技术及性能的完美结合。
创新机制体制,健全研制体系
新机型的研制,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健全研制体系。在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研制和运营管理中,我们在努力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民机产业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
创新研制组织模式,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陕西省是我国唯一具有军机民机两大整机生产能力、且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实力最强的省份。项目研制前期,就秉承民机发展市场化、开放性的思路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并引入外部股东,共同筹划项目公司组建方案,推动项目研制工作,以加快研制生产新型涡桨支线飞机,形成产业规模,扩大高端装备制造业比重,带动陕西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提高供应商管理能力。作为一款面向全球的先进涡桨支线客机,新型涡桨支线飞机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的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全球招标方式选择合适的成品和材料。项目团队正在分析国内部件的制造成本,同时在全球范围询价,世界各主要航空系统供应商均对该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组织专门团队参与项目联合概念定义工作。通过供应商选择的过程,进一步梳理了工作流程,建立了支撑民机研制发展的供应商管理基本体系。
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完善成本管控机制。基于项目研制技术成功和商业成功的总体目标,在项目开始阶段即引入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理念,控制和降低飞机从研发、制造、运营和支持、到退役处置的全寿命周期内的总成本。在项目初期对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价值活动进行细分,通过运用目标成本计算、改进成本计算、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质量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优化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
重视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包容开放的研制机制
采用新技术,改善产品性能。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积极采用新技术来提高竞争优势。采用先进的气动设计技术来降低飞机结构重量、提升飞机速度;采用电传操控系统来大幅提高驾驶品质、降低飞机结构重量;加大复合材料使用比例,比同类型飞机具有较轻的重量和较高的重量效率比,从而也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性。建立开放平台,吸引行业专家参与研制。在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研制工作全面启动之时,为充分吸收国际民机研制技术和经验,即着手开展行业专家引进工作,积极跟踪科技前沿并与国际接轨。通过引进行业专家参与项目研制工作,可以吸收国内外民机研制技术和经验,加快民机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同时,能够让世界更多的了解新型涡桨支线飞机,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谈到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研制时说道,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研制要共享航空工业发展成果,集中航工业优势技术资源,走市场化民机发展道路,遵循现代民机研发规律、设计理念和技术体系,充分利用全球优秀供应商资源,精心打造高标准的涡桨支线飞机。
新型涡桨支线飞机作为一型兼具承上启下功能的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我们有决心以全新设计拓展国产涡桨支线飞机的市场范围,提高飞机技术性能,增强产品竞争性,将其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涡桨支线飞机旗舰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