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沧州高端制造业强壮工业“龙骨” 走在“中国创造”之路上
来源:渤海早报 发布时间:2014-11-11 浏览数: 标签: 高端制造业 中国创造

  宏润重工依托世界最大的5万吨垂直热挤压机推进四大管道国产化;荣盛机械自主研发深海防喷器,破解我国高端海工装备瓶颈;国华沧东电厂建成国内单台制水容量最大、日产2.5万吨海水淡化生产设备。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高端制造业的新高地。在珠三角、长三角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低迷,南资北移趋势愈发凸显的形势下,沧州已经拥有了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巨大优势,将优势转化为“真金白银”,正成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步骤。

 

  牵手大型钢企和电站工程

 

  日前,河北宏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绿能光电有限公司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宏润重工成功取得绿能光电有限公司热电工程2350兆瓦机组四大管道管材管件合同。

 

  “这个协议的签订,使企业成为绿能光电热电厂工程四大管道国产化示范工程的唯一管道管材钢管等产品的供应企业,这也标志着我们生产的厚壁无缝钢管和管件等产品将在四大管道国产化进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宏润重工总经理刘强表示。

 

  四大管道包括发电站主蒸汽管道、特再热蒸汽管道、冷再热蒸汽管道、高压给水管道。这些管道是电站运行的关键基础设备,由于电站主蒸汽管道供热压力大、温度高,因此对钢管金属材料性能要求很高。过去我国四大管道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国内管道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四大管道国产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拥有世界最大的5万吨垂直热挤压机的宏润重工,早已经把眼光投向四大管道国产化这一巨大市场。

 

  与内蒙古绿能光电热电厂工程合作并非宏润重工首次尝试四大管道国产化生产,去年10月,宏润重工便与华润电力(渤海新区)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为渤海新区2350兆瓦超临界电站进行四大管道生产配套,这一项目成为检验企业的“试金石”。

 

  “超临界厚壁无缝钢管是四大管道的核心,2006年以来企业就一直投入大量精力生产研发高等级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先后成功开发了P91、P92、WB36、不锈钢300系列等材料的无缝钢管,并相继通过性能评定和鉴定评审,实现了批量生产,供货近万吨。特别是我们的5万吨垂直热挤压机投产以后,对加快四大管道国产化产生重要影响。”刘强兴奋地说。

 

  宏润重工研发生产四大管道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吸引着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目光。就在宏润重工与华润电力展开合作前几天,宝钢特钢有限公司与宏润重工正式牵手,将共同开展大口径高等级钢管的研发与制造,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宝钢特钢的技术及品牌优势、宏润重工5万吨垂直热挤压机组的平台,成为两家企业“一见钟情”的资本。“双方将共同推进我国高等级大型管材的技术进步,实现我国高等级管材国产化目标;利用宝钢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新材料研发基地的技术优势,以及宝钢特钢世界领先的特种材料冶炼装备优势,结合宏润重工世界先进的特大型垂直挤压及制管装备,共同开发先进管材;双方还将面向市场需求,重点开展石油化工、海洋工程、重大装备国产化,共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管材。”刘强和宝钢特钢总经理庞远林几乎同时看中了四大管道国产化的市场潜力。

 

  打破国外深海防喷器垄断

 

  近日,在北京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上,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套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及其控制系统经国内17名工程院院士和石油石化资深专家评审,被评选为展览会唯一的“创新金奖”产品。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陆地防喷器制造商,荣盛机械的“下海”更是我国高端海工装备的一次重大飞跃。

 

  “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瞄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前沿,适时启动了一批关乎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荣盛机械在多年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08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的课题之一“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的研制”任务。

 

  经过4年多的艰苦攻关,荣盛机械实现了水下防喷器设计与制造、控制系统设计与制造等24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累计取得自主知识产权17项,取得11项创新性成果,并且建立起一支海洋石油深水井控装备科研队伍。

 

  “企业从2006年进军海洋油气工程装备领域,已经先后投入研发资金超亿元,持续不断的投入保证了我们研发的进展。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是海洋油气钻井的关键装备,多年来,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相关技术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完全依赖进口。此次我们研发的深水防喷器填补了我国海洋工程水下关键设备的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荣盛机械董事长顾和元透露。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海洋工程装备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初步实现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和关键设备配套能力,基本形成自主的深水资源开发装备体系,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海工装备深厚的市场潜力也让刚刚起步的荣盛机械更加自信。“以深海钻井平台为突破点的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迎来一个大有希望的黄金发展期,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摆脱关键核心装备的对外依赖,将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

 

  日产淡化水5.75万吨,这个貌不惊人的数字却是国华沧东电厂的骄傲。“现在企业每天可以淡化海水5.75万吨,自从去年底我们日产2.5万吨海水淡化设备投产以来,我们对渤海新区的供水能力更强了。”国华沧电总经理许建华自豪地说。

 

  2011年底,国华沧电开展日产2.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研发、施工,涓涓清流终于在去年12月26日从设备中流出,同时流淌出来的还有国华沧电的一份骄傲。

 

  国华沧电打破了以往都是依靠进口的惯性思维,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风险分析基础上,主动开展国产化研究,并实现了国内自反洗过滤器在热法海水淡化上的首次应用。而这只是辅助设备,国华沧电2.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的自主创新是全方位的,主设备的创造过程可想而知。

 

  2.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具有参数及系统配置、“两效一体”等10项技术创新点,而且又是基建项目,客观上同时存在技术风险与管理风险。在技术上:工艺系统设计及热质平衡计算首次在2.5万吨装置上应用;效间温差小,传热及管束布置更为复杂;蒸发器直径大、薄壁筒体、内件重,在制造设计和加工上更有难度。在管理上:本项目作为国内首创,具有研发和示范应用性质,项目管理尤其是技术的有效管理以及参与各方良好合作都是事关成败的关键。

 

  作为呈现“中国创造”的高潮阶段,2013年,参与项目设计、制造、施工、监理以及调试的各路力量齐赴国华沧电共襄盛举。国华电力研究院派出机、炉、电、热等多专业技术力量驻扎现场,负责全程监理的西北电力工程监理公司派出12名监理工程师。在共同的目标面前,参建者们早已没有专业甚至单位之分,尤其进入后期调试环节,很多时候为了一个缺陷,七八个专业人士一起连夜对照图纸分析原因。还记得12月9日首次启动出水时,水质盐分高,有问题就24小时不间断处理。在排除了设备安装原因后,又组织外部专家会诊,对原计算过程重新核算并调整参数,而这样的“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

 

  “中国创造”之路从不缺少跌宕起伏,但是曾经填海造陆建鲁班工程、高位运行创冀南第一的国华沧电人再次“为荣誉而战”,读懂了一本本难念的“经”,拓开了一条条难走的“路”,跨过一道道栏,越过一道道坎儿,向着胜利勇往直前,直到相拥而笑。

 

  展望未来,许建华有着自己的思考:从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环保产业延伸等四个方面扩大示范效应。深化已有热法技术,开展膜法、热膜耦合、电水耦合、余热利用等相关课题研究,探寻和实践电水联产最佳结合方式。围绕“制水—输水—用水”环节,建立规范标准,从而保证了整个海水淡化体系健康良性发展。

分享到:
上一篇:装备制造业挺进“智能”时代 下一篇:10月制造业PMI:中小企业仍较困难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