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市发改委获悉,今年我重庆市实施“补链工程”、创新引领和品牌园区建设等措施,挖掘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潜力,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实施“补链工程”,由过去重行业发展转向更加重视产业,尤其是产业链发展。重点完善汽车、新能源、医药、航空航天、食品深加工等行业的产业链条,通过引进培育上下游企业“拉长链条”,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加粗链条”,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扣紧链条”。
实施“杠杆工程”,由过去重单体经济组织发展转向更加重视产业聚集发展,撬动行业上档次、上水平。借助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的人才优势,依托英利集团、华北电力大学等技术优势,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抓住全省实施的“三个一百”领军企业工程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机遇,依托保定高新区、白洋淀科技城、中美科技创新园等园区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扶持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实施“1055”工程,构建绿色、高端的产业承接功能区。培育10个品牌园区,保定高新区、保定经济开发区、徐水经济开发区、白洋淀科技城、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等5个园区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高碑店经济开发区、清苑经济开发区、松林店经济开发区、满城经济开发区、定兴金台经济开发区等5个园区销售收入尽快达到500亿元以上。
实施发展模式创新。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物联网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重点行业,全力支持航证电子商务等6家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培育30家现代服务业龙头。重点推进保定国际保税物流中心、京都物流中心、河北新发地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支持万户通箱包、商云零食控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培育白沟箱包、容城服装等一批特色电商龙头。支持保定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等8个省级以上出口基地和英利新能源等重点出口企业发展,引导企业通过展会、跨境电子商务、自贸区等形式拓展新重庆市场。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277家重庆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203项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股份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组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