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四部委联合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规划》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发展领域和5项重点工程。其中,10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5项重点工程则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
记者还从工信部获悉,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将率先在智能工厂流程制造、离散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模式、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大领域展开试点。为此,工信部还详细划定了包括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云制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在内的23个试点子领域。
“智能制造”概念,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工业界被提出,后来泛指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生产的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近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3D打印、能源网络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制造的概念不断丰富。我国提出的智能制造目标,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变。
目前,各界均将“中国制造2025”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而智能制造则被认为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以及和“互联网+”思路的结合点。博时基金研报认为,中国不少产业仍处在工业3.0,甚至工业2.0阶段,如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核心技术还有待提高,技术路线和标准也有待统一制定,工业4.0将是中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而智能制造则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以及“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