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京东商城曾批露其包括平台业务在内的百货销售额为52.4亿元,其中,自营和平台各占一半。那么,京东的非百货业务收入约为180亿元。其中,包括IT数码、通讯、家电在内的大3C应该占据绝对主体。
3C其实还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IT数码跟家电不论线上线下都不可一概而论。特别是对电子商务而言,大小家电的配送还隔着一条鸿沟。
零售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博弈体现为毛利率,与下游用户的联系体现为消费体验,其自身的经营最终反映到财务上体现为运营成本。而这三个C,对应的每一项都“个性分明”。
拿宏图三胞来说,属于数码IT连锁零售,2011年实现收入110亿,同比增长20%。毛利率7.75%,净利率1.6%。渠道成本6.15%。
而苏宁电器则属于综合家电连锁零售,2011年收入939亿,同比增长24%。其中,手机数码IT产品累积销量266亿,同比增长39%,毛利9.8%。黑电销量188亿,同比增长20%,毛利20.7%。白小家电销量296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率22.1%。苏宁电器净利润5.2%,渠道成本12.2%。
京东商城以线上宏图三胞的形态起步,过去几年完成了向苏宁电器形态的转变。而现在,京东与苏宁并肩向“线上沃尔玛”迈进。
京东商城收入的具体构成暂时还无从得知,消息人士透露,京东商城的收入仍以数码IT类产品为主。对比宏图三胞和苏宁电器不难发现,这类产品本身就是低毛利商品。京东商城的该类商品毛利应该不到5%,而且提升空间有限。
在数码IT领域,京东商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在黑白家电行业,京东仍然只是一个小角色。
往前看,这给京东的未来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往后看,这一方面说明京东的“综合家电化”策略并非成功,另一方面更说明了,此类产品线上化不容易。
数码IT类的产品虽然高精尖,但零售却是“操卖白粉的心,赚卖白菜的钱”。黑白家电的产品虽然“傻大粗黑”,但家电零售却是不折不扣的盈利至高点,而京东还在山脚下。
自建物流成与败
京东的渠道成本目前为10.4%,其中物流费用为6.6%(有媒体公布的内容为“配送费6.6%”,该处应该是包括配送和仓储在内的全部物流费用:5.5%的毛利-2.3%的广告费用-1.5%的研发管理费用-负5%的净利率=6.6%的物流费用)。直观的解读,对比当当、唯品会和其他欧美电商,或许京东的物流费用控制得更好一些。
但事实上,对同一企业而言,非大件商品每单的物流成本相差不会太远。但不同的行业相差较大。唯品会平均一单的物流成本超过30元,当当网平均每单的物流成本为15元。在每单物流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客单价是物流费用里最大的变量。
过去,京东聚焦的数码IT产品多为高单价产品,相应摊薄了京东的物流费用。随着京东图书百货销量占比的提高,京东的客单价会越来越低。相应地,京东的物流费用也会越来越高。
至于京东自建的配送网络,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京东自建物流的成本已经低于第三方物流。但在其他城市,京东还没有建立起比较优势。
不过,长远来看,京东的物流战略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
在零售行业,一种新兴业态挑战传统业态,最有效的突破口就是低渠道成本带来的低终端价格。现在,京东得向资本市场展示自己的真实斤两了。
上市,意味着财务数据的公开,京东该为盈利算计了国内首部电子商务监管立法意见征集启动
近日,国内首部《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立法意见征集启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作为国内唯一的第三方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受国家工商总局委托,全程参与负责此次《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立法工作(详见:www.100ec.cn/zt/wllf/)。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新蛋网、1号店、唯品会等国内知名网络零售企业均在立法监管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