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积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实现一条龙服务
市场上大多数蔬菜水果缘何居高不下,波动频繁?外地特产为什么不好买,本地特产又卖不出去?唐家乡苦心经营的有机蔬菜因何不赚反亏?众多现象证实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农产品流通出了问题。
为积极破解农产品流通问题,搭建农产品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快速流通的渠道和平台,我市今年着力实施了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具体将以“菜篮子”工程为核心,培育2—4个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遂宁市城区新建2个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5—7个标准化菜市场和10—15个社区蔬菜门店;同时启动市城区1—2个农贸市场“农改超”工作,推动超市开展“农超对接”。
破解瓶颈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将实现一条龙服务
遂宁市商务局市场体系科负责人胥鹏程告诉记者,在遂宁当地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水果绝大多数是外地的,运输成本较高,产品价格固然也较高。由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本身运输、保质等要求,致使当地农民就近销售。据了解,我市唐家乡东山村去年种植的150亩有机蔬菜,无奈只能当普通蔬菜卖,不赚反亏。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为妥善解决“菜农贱卖甚至卖不出”“市场菜价高且不安全”等问题,我市将加快推进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程,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绿色、便捷的流通链条。据了解,所谓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采取现代组织方式,建设服务农产品流通平台,主要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涉及市场和信息、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农产品加工、包装和经营以及市场检测和检疫等系列问题,实现农产品从“菜园子”到“菜篮子”一条龙服务,最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实施项目
物流企业+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蔬菜门店
胥鹏程介绍说,我市今年正在着力构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流通体系,目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具体实施项目是:以“菜篮子”工程为核心,市城区新建2个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蔬菜、水果批发市场,1个水产、海鲜批发市场);建设改造5—7个标准化菜市场和10—15个社区蔬菜门店;启动市城区“农改超”农贸市场1—2个;推动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在超市内设立本地蔬菜专销区;培育2—4个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
记者了解到,该市南津北路川中鲜品批发市场和开善东路的川中蔬菜批发市场已于今年4月顺利搬迁到了新建的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纵横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工业园南大食品厂附近建设的水产海鲜批发市场8月主体工程将竣工,10月开市后,散落在市城区农贸市场的水产、畜禽、海鲜经营户将集中到该专业批发市场。两个批发市场将不断健全完善功能和信息平台建设,工商、税务、检验检疫、银行等部门将入驻。
新建改造的5—7个农贸市场,将建成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和制度化的标准菜市场,目前正在规划选址过程中。有关负责人介绍,社区蔬菜门店也是流通环节中的一个关键,是我市“农超对接”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农社对接”的有益探索。去年已先期在东城绿洲和川中大市场设立了两个直销点。今年将规划选择10—15个社区蔬菜门店,政府将给予大力支持,建立社区——蔬菜基地直销点,每个社区蔬菜门店面积将在30m2以上,经营蔬菜品种20个以上。通过蔬菜生产合作社和社区直销店的合作营运,省去了中间批发、转运等环节,新鲜蔬菜不过夜,质量有保障,价格更实惠。
据了解,该市已初步决定将现在的卫星桥农贸市场和铁货街农贸市场进行“农改超”,同时继续推进“农超对接”工作,在超市内建立本地蔬菜直销区。为整体推动农产品现代体系建设,我市将着力培育2—4个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推进农产品流通的信息交易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