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显示,我市2008年1月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以来,共完成投资2939.6亿元,相当于南充解放后至2007年共58年投资总和的2倍还多。大抓项目带来的大投资,促进了环境大改善,更推动了南充新型工业的强势崛起,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1%。
在今年就要收尾时的12月20日上午,我市总投资88.1亿元的5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是我市坚持不懈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的一个缩影。记者12月28日从市经信委了解到,至今,我市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已整整5年,“项目推动”使南充新型工业强势崛起,南充,这个过去对工业羞于启齿的“农业大市”、“工业小市”,如今一跃为底气十足的“工业大市”。
对于“农业大市”南充来说,工业一直是只“短腿”,经过历届南充党政领导和南充人民的不懈努力,到2005年,二产比重首度超过一产;2006年二产比重再超一产,三次产业首次呈现较为合理的“二三一”结构,但工业基础依旧薄弱。2008年1月7日,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上任后不久,全市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动员大会召开,拉开了南充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核心的项目推动战略序幕,这也标志着南充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大市”迈进的步伐。
项目推动战略的实施带来的最直接表象是:全市各地开始了招引项目的“赛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成为南充各级党政之间的主流和热词;各类项目如雨点般落地南充,一个个新型园区快速崛起。让人没想到的是,转眼5年时间过去,南充从当时缺支撑产业、缺大项目、经济基础薄弱的欠发达地区,一跃到2011年经济总量领跑川东北达1029.48亿元,跻身全省“千亿俱乐部”。这一巨大转变的背后,正是因为“项目推动”。
统计资料显示,从2008年1月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以来,全市共完成投资2939.6亿元,相当于南充解放后至2007年这58年的投资总和(1136.8亿元)的2倍还多。5年来,南充招引、落地项目近2000个,特别是过去少见的“亿元项目”落地南充也不再是什么稀奇事,平均每月就有5个重大项目落户南充。目前,全市已有9户世界500强企业、17户国内100强企业、38家上市公司、6家大型央企、45户行业龙头企业、11家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入驻南充,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大量项目的涌入,给南充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燕京啤酒”、“汇源果汁”“三环电子”、“广州香雪”等一批大企业纷纷落地南充,更为南充工业经济注入了强劲活力。5年来,南充市投入“9+3”园区建设的资金超过120亿元,园区面积从2007年的不足20平方公里迅猛拓展到现在的77平方公里,演绎出令人惊叹的“南充速度”。蓬安、南部和市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重点发展的超百亿产业园区”之列。南充工业形成了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板块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5年前不足500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500亿元;5年间,工业化率从2007年的31.6%提高到2012年的44%,提高了12.4个百分点。今年,全市共实施工业项目262个,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0%。
“通过一大批重大项目的有效实施,使南充经济发展有大的飞跃,社会事业有大的进步,城乡面貌有大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大的提升,为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宋先钧认为,南充近年来能取得让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完全得益于市委在充分认识南充的最大市情仍旧是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不够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项目推动战略这一正确决策,这一决策促使南充工业强劲崛起,目前工业对GDP贡献率达58.1%,比5年前增长了8.4个百分点,这说明南充新型工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南充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市”,但是要进一步发展,压力还很大,南充若要转变为“工业强市”,仍需要进一步招大引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使南充逐渐变为“工业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