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配的巨大载体是电商,徐勇从电商发展的趋势预言,宅配未来的市场会高速发展,“3到5年冷链宅配将一枝独秀,振兴物流产业,是金字塔中的金塔”。龙工上海叉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英华也很看好冷链宅配的未来前景。“我国网络零售的绝大部分交易额,来自除食品之外的快消品和电子产品,食品所占比例不足10%,生鲜冷藏食品比重则更低。”谢英华认为,这一方面表明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日益倾向甚至产生依赖,另一方面显示出食品冷链宅配市场的巨大空间。
除了网购市场显示出冷链宅配巨大的市场潜力,鲁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利认为,消费升级为冷链宅配提供了必要条件。
王国利说,在国内,生鲜蔬菜和肉类的流通过程普遍需要经历48小时以上,之后才能到达市场或商超的货架上,而“大于48小时”则让我们与“新鲜”失之交臂。而生鲜宅配服务则可让流通时间大大缩减,因此,国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宅配体系来满足我们对食材新鲜度的需求。
【举动】
物流业、电商试水冷链宅配
面对国内冷链宅配市场的巨大潜力,许多物流企业已经“下海”,或者正在跃跃欲试。2010年,日本宅配巨头雅玛多运输有限公司挺进上海。2012年初,快行线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行线”也开始了其冷链宅配的探索。除了快行线,一些做城市配送的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也在跃跃欲试。据了解,上海恒孚物流有限公司和上海广德物流有限公司就是观望者。他们最初做的是B2B业务,从中也看到了B2C的市场。冷链宅配的市场巨大,这些专职的冷链物流商看在眼里,电子商务零售业老板的算盘也在心里打响。
“麦德龙正在改变。”麦德龙电子商务总经理胡兴民说,以前是B2B现购自运的麦德龙,也在试水B2C的业务,B2C的架构也已经很清晰。
胡兴民介绍,麦德龙网上生鲜客户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需求也各不相同。
麦德龙的生鲜产品主要有蔬菜、鲜肉、鱼和冷冻食品。餐饮酒店用的是处理后的包装,可用麦德龙大型冷链车配送;企事业单位食堂用的需要客户来店自提;个人家庭消费用的是精美小包装,用自提点或生鲜配送。麦德龙的B2C方面,主要采用就近供货、产地直送的原则,例如生鲜蔬菜的配送。
而2012年5月顺丰优选上线,6月亚马逊中国推出生鲜频道,7月京东商城覆盖生鲜食品,销售有机绿色食品为主的本来生活网也上线。
业内人士评价,电商进军国内尚无成功案例的生鲜领域,这是一场赌局。
【瓶颈】
冷链宅配的高成本和消费水平的限制
市场很有潜力,企业很热情的同时也很后怕,因为支撑整个冷链宅配发展靠的是整个链条的投入。进入上海的雅玛多中国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玛多”最有体会。据业内反映,一直坚持做冷链宅配的雅玛多在日本做得风生水起,在国内市场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每年增速有限。巨大的设备和人员等各方面的投入,却没有换来雅玛多预期的大量订单。
“日方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是9年。”雅玛多上海公司品质管理总监杨雷铭说,这是雅玛多在中国的目标,而在上海,要达到盈亏平衡也需要4年。
“雅玛多进入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杨雷铭不无感慨,“宅配背后的真正推手是电商,但是电商对价格敏感,给低温冷链宅配盈利空间压缩很低。”
而物流商的成本又是终端零售商的成本,整体利益上下联动。因此,在上海市场,比如跟雅玛多合作的多利农庄,除了部分用到雅玛多的配送,也有自建物流。在郑州市场,某家高端冷鲜肉的售卖,宅配部分也是企业独立完成。而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成本的投入。
而这些商家的成本,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例如,在产品售价上,刘培军的顶点生鲜速冻食品店铺里,在“运费公告”栏目中,重量在2.5公斤,每单15元的运费要续重5元。冷链宅配的价格几乎高于常温宅配40%,消费市场是否可以接受?“客单价偏低,200元上下,且毛利低。”胡兴民也提到,麦德龙网上生鲜物流的需求,家庭消费是主要挑战。“除了成本,常温、低温和超低温等多种类型,从早到晚的收货时间差异大,城市分散、地区分散等都是冷链宅配面临的问题。”胡兴民补充道。
【模式】
“黑猫”与“白猫”的较量
面对如此瓶颈,冷链宅配背后的商业模式应当如何?
雅玛多是专门做B2C的,但不是专门做冷链宅配的,它的产品是混载运输。在一台车里,有冷冻冷藏产品,也有常温干货,这个比例大致为3∶7。
雅玛多的模式,是接到订单到分拣基地,低温分拣后到营业所,再配送到家。分拣基地、车辆、冷藏设备、营业所的建设、人员配备等,都是该企业一手投建,成本可想而知。
“黑猫宅急便”是雅玛多旗下的著名宅配品牌,其宅配模式被业界称之为“黑猫模式”。
目前国内只有雅玛多这样在做,其他冷链物流企业目前普遍运营B2B业务,主要在供货商与销售网点之间进行物流配送,宅配业务极少。而随着对冷链宅配市场的认知,这些企业也在为B客户做宅配,是从B2B延伸到B2C。这种模式暂且称之为“白猫模式”。
上海广德物流有限公司便是典型案例。其副总经理徐政新介绍,做B2B的广德,想借助自身资源往下延伸至B2C,以B2B带动B2C。“民企不可能像雅玛多一样,通过9年实现盈利。”
华夏易通总经理郅英武也是类似观点,他认为,“白猫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我的期望是在1年内实现盈利,虽然利润很薄。”他说,做城市物流配送的企业都雷同,有自己的运输设备,配送的末端是终端门店提货点。未来发展会直接绕过B2B,去实现B2C。他们会用B2B的资源,在初期确定网点,经过二级配送实现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