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商贸流通物流
如何建设我国粮食供应链体系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3-06 浏览数: 标签: 如何 建设 粮食 供应链 体系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基础。因此,需要全面把握我国粮食安全。然而,粮食供应链条中间环节众多,不仅仅要抓好粮食生产,还需要不断推进粮食流通市场的整合发展。那么,该如何构建粮食供应链保障我国粮食供应安全、稳定?

 

  亟待加强粮食产后供应链体系建设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而我国又是人口大国。因此,粮食问题在我国国民生计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日前有关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据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透露,我国每年的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这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流通格局从“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的改变,东北地区在国家粮食安全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粮食储运问题却成为了粮食物流中的一大瓶颈。

 

  目前,我国粮食物流总体表现为仓容空间不足、运输设备低效,一直处于“效率低但损耗大、成本高却利润少”的状态。无论是在粮食存储方面,还是在粮食运输方面,以及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环节上,物流基建和技术水平都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滞后、粮食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导致了东北大量原粮外销,这不仅造成了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同时,还极大地增加了铁路运输的压力。现如今,随着粮食产量的逐渐增加,这一矛盾也将变得更加突出。眼下,如何加强粮食产后的供应链体系建设,已成为解决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的重要课题之一。

 

  鉴于以上我国粮食物流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结合国内粮食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粮食储运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以此来保障我国粮食的储运安全和提高我国粮食的流通效率。

 

  在粮食储运方面,国家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强粮食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仓储环节上进行粮情监测、谷物冷却、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等现代化技术设施配套;在运输环节上增加散粮的计重、自动接卸设备和专业运输工具等等。通过打造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粮食物流设施设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同时,还能够使粮食物流的各个环节无缝地衔接,实现“效率高、损耗小、成本低、利润多”的理想发展趋势。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粮食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以及粮食物流的技术水平。通过引入高质素、高技能的物流管理人员,可以提高粮食物流的管理水平,提高粮食的储运安全;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并引进先进的粮食物流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加强粮食的储存、运输和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现代化建设,进而推动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

分享到:
上一篇:25%果蔬损耗在流通运输环节 下一篇:用无缝供应链减少粮食损耗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