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城区及近郊的城市配送,被称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在这个物流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上,配送方式粗放、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多,成为业界多年来难以破解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物流业内纷纷发力自提模式。日前,全国快递业务量最大的物流企业申通快递宣布,投资3000万元在全国多个地区的社区和学校等建立约3万个自提点。而此前,顺丰、天猫、京东等已经开始布局自提点。自提模式能否成为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钥匙?
“最后一公里”的战争
记者日前从申通快递了解到,申通计划拿出3000万元建设末端派送体系。根据申通的计划,年内将在全国建成3万个快件自提点。在主要高校,将确保至少一个固定服务点;城市住户规模在700~1000户的中等小区,将根据投递情况设立固定服务点。
申通相关负责人向商报记者透露,申通的自提点将以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布局。不过,合作并不局限于目前锁定的超市、便利店,还将开拓多样化的业态合作,如复印店、花店、洗衣房、经济型连锁酒店等,使终端更加贴近用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申通,顺丰、天猫、京东等已经在学校、超市等布局了自提点。也就是说,今后,物流企业的自提点在城区及近郊将越来越常见。
“你只需要拿着我发的提货短信来自提点,就可以提货。”昨日,大溪沟京东自提点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商报记者,商品到达配送站后,配送人员先对商品进行扫描并二次分拣,然后根据客户需求,将商品配送至各个自提点、自提货柜。自提点扫描收货后,物流系统就会自动给收货人发送短信,收货人凭短信提货。收货人不用担心货物被冒领,因为自提货物均为货到付款。
而早在去年“双十一”促销前,为保证物流顺畅,天猫就已尝试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6个城市设立了1300多个自提网点。本月初,天猫在华东地区将“喜士多”发展成为天猫社区服务站合作伙伴,布局自提点,为应对快递涨价、节假日快递半休、快递送货时间与买家不对接等问题。
目前仍停留在粗放模式
“我每天都会遇到快递到了,但收货人不在家或者电话打不通的情况。有时候为送一件包裹,甚至要跑三四趟。”申通快递员黎先生对商报记者说,就在几天前,他为了给肖家湾一小区内的住户送快递,一天跑了四趟。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此前也曾表示,当前,物流“最后一公里”环节配送方式粗放、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多,这些问题在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中都有体现,更不必说其它地区了。张近东认为,从城外到城内,物流环节颇多,在增加流通成本的同时,也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而配送时经常将客车当成货车用,共同配送率低,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电子商务供应链重庆实验室所长沈红兵表示,“最后一公里”的货物配送,有很大的量是由电动车、摩托车完成的,其中暗藏了配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货到付款的货物丢失。另一个方面,一些体积比较大的货物,也成为“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难题。重庆的做法是在绕城高速建立货物中转,但这无疑降低了配送效率。
重庆市物流协会秘书长焦飞则告诉商报记者,自提点广泛布局后,以社区为单位的消费者都能实现自取,快递员满街跑的现象将不复存在,“最后一公里”常出现的快件丢失、快递人员安全事故等也将随之消失。
前述申通负责人也表示,快递企业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是未来决胜终端的关键。它将会是影响未来企业在产品细分、渠道细分、消费者群体细分等方面的重要性指标,对于提高客户满意度、产品设计与快递运营时效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自建物流需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地点比较分散,不管物件多或少都要有工作人员守点,这意味着需要用资金换取配送效率。”沈红兵表示,尽管企业的资金链压力很大,但自建物流可以保证配送服务和质量,因此成为众多大型电商的必然选择。而在保证安全方面,可以将传统的电话通知、短信通知取件升级至二维码取件。
重庆市物流协会秘书长焦飞表示,布局自提点是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必要路径之一;中国物流市场大,消费群体大,自提点的布局虽然需要耗费人力资源以及其它软硬件资源,但相比快递员满街跑一配送所耗费的低效,自提点的高成本只是暂时的,优势是长远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