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商贸流通物流
降药价要扭正流通环节歪风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7-24 浏览数: 标签: 药价,流通

  成本不足1元的注射液,售价超10倍;采购要过N道关,药价的50%竟然都是“公关费”。近期在福建漳州查处的医疗购销领域腐败窝案中,市直区县73家医院,包括全部22家二级以上医院100%涉案,医生退赃金额达2049万元。

 

  药价的一半用于“公关”,再加上合理的利润,中间流通环节又层层加码,药品价格岂能不贵?连医药代表都承认,药品成本价往往不到20%。换句话说,出厂价2元的药,吃到病人嘴里,至少要花10元。

 

  药品流通环节竟有如此猫腻,倒为医改指明了一条道路,只要把控好流通环节,药品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很大,而医改的许多难题,会随着药价的下降而解决。正如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23日在医药购销纠风会上所言,医药纠风要打“组合拳”,规范医药购销秩序,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要开“正道”、堵“歪道”。

 

  在流通环节的源头,药品出厂定价首先把道走“歪”。药厂为了使自己生产的药品能较好地销售,往往给商家留下较高的利润空间,从而把出厂价定得很高。堵“歪道”首先要把握好源头的定价环节,价格不能由药厂说了算,必须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给出成本和利润空间,多出的,理应一刀砍除。

 

  而在流通环节的中间,参与的人太多、程序太复杂抬高了药价。从厂家到医院、药店,各级医药代表层层加码,招投标沦为一块遮羞布,“价高者得”习以为常。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医药代表和医院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围标、串标等行为时有发生,招投标在一些地区不但没有降低药价,反而多了权力寻租空间。针对如此“歪道”,如果修修补补还不行,就应该果断推倒重来,重新构建新的药品流通体系,开一条不同以往的“正道”出来。

 

  在流通环节的最末端,为了让医生多开药,就给医生回扣,一个地级市,73家医院,22家二级以上的医院,居然没有一家不涉案,一个县里居然有九成的医生拿回扣。如此高的涉案率,药品流通环节最末端之“歪”可见一斑。医患关系不融洽、医德医风难以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回扣成风不无关系,解决问题,除了打击之外,也很有必要探寻医疗系统更为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探寻医药分开的办法,不给医生拿回扣的理由和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药品回扣问题。

 

  降药价就得开“正道”、堵“歪道”,否则,再怎么努力也降不下药价,而药价虚高,医改就无法取得成功。因此,医药纠风要打“组合拳”,第一记拳头,最应该砸向药品流通的三个环节。

分享到:
上一篇:湖南启动国家酒类流通溯源体系建设 扫瓶盖就知酒真假 下一篇:厦门潮州正式结为友好城市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