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以“扩大交流合作,共同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该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论坛并致词。
出席本届论坛的国共两党有关方面负责人,其他党派代表,两岸经济界、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等方面人士和专家学者约350人就“推进两岸经济科技合作、加强文化产业合作、深化教育交流合作”三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签署19项共同建议推进两岸合作
自去年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以来,两岸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更多共识。参与本次论坛的多位嘉宾表示,随着两岸交流深入,政治互信得到增强,各领域交流基础更加坚实,合作不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保持良好趋势。新形势下,两岸应继续扩大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优势整合,提升应对外部挑战的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造福两岸同胞,携手致力实现民族振兴。
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上,与会各界人士经过充分交流研讨提出19项共同建议。这19项建议包括积极推进ECFA后续协商和落实,加速服务贸易生效实施,此外还包括加强两岸产业、企业、农业等方面合作,以及两岸签署科技、文化合作协议。
19项建议第1条就提出,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商谈和落实,加速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生效实施。继续推进两岸货物贸易、争端解决协议商谈,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
在区域合作方面,19项建议鼓励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开展广泛合作,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此外,19项共同建议还提出两岸应共同面对国际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密切两岸经济合作基础上,探讨和协商同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提升两岸经济实力及全球竞争力。以及着力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推动加强两岸企业合作,深化两岸金融合作、两岸农业合作和两岸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两岸旅游交流合作机制,持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化、机制化等。
对于各方精英汇集而成的19项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期许,能够把握机遇、积极落实并表示,要努力地把建议转成可操作的政策,为两岸和平打造更坚实的基础,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则认为,论坛的闭幕,也代表着“从坐而言开始要起而行”。
两岸观察人士表示,从过去来看,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最后达成的共同建议,多数都变成了现实中的政策措施,也证明由国共双方主办的这场论坛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明年即将迈入第十届,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期盼第十届论坛能有更多亮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能够继续稳步向前。他还现场邀请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能够到台湾探望小熊猫圆仔。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也表达希望,希望有机会到大陆访问,让两岸事务的部门主管能够真正实现互访。
“区对区”合作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如何推进ECFA后续协议商谈,创新两岸经济合作模式成为论坛上的重点话题。10月26日下午,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举行了“推进两岸经济科技合作”分论坛,探讨两岸推动大陆特定区域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区对区”合作,助力于两岸经济改革与转型升级。两岸各界人士认为,两岸可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实验区或试验区之间的合作,使前期达成的“区对区”合作共识落地。
中共中央台办特邀专家、商务部台港澳司副司长孙兆麟在发言中表示,未来两岸经济合作要更多发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及各工作小组的功能,推动两岸产业合作以及积极推进ECFA后续协议商谈等。
此外,孙兆麟还特别建议,可先行推动大陆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合作。“我们认为,两岸可以在前期达成的‘区对区’的合作共识基础之上,把合作进一步深化。”孙兆麟举例说,可以利用ECFA投资贸易的便利化,能不能推动大陆的昆山、福建的平潭以及其他的地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进行对口合作,让两岸的产业共同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来自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经济展望中心主任刘孟俊在论坛上对“区对区”合作构想给予了积极回应,指出两岸新型自贸区的发展是经贸体制的重要创新,此举有利于合作培育两岸产业集群,创造分享全球价值。
刘孟俊在论坛上对未来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发展与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这边落实‘点对点’、‘区对区’的合作,当然有强化人民币创新金融产品,争取台湾成为另一个全球人民币离岸中心。第二是放宽对大陆企业的待遇。第三,建立一个两岸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机制,形成贸易和投资促进机制和机构,帮助中小企业,争取人才的流入。”
在被问及“区对区”合作试点的地域选择标准时,孙兆麟表示,大陆要以对台产业合作发展程度高、互补性强、联系相对紧密的地区优先进行试点并给予支持。
“两岸产业合作上也不是大陆所有地区,所有的省市和台湾联系的都很密切。我们也要看哪些地方基础条件比较好,与台湾的互补优势、联系比较多,它就可以优先和台湾开展合作。”刘兆麟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地区提出来能够率先和台湾开展合作,大陆的相关主管部门也都非常支持,积极支持。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捷安特京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发在大陆打拼近20年,他在上海、昆山等地都工作生活过,也非常关注大陆的经济改革。林清发认为,应做好各特定区域的分工,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实现互利共赢。
海峡两岸目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探索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共同打造两岸经济合作“升级版”是未来双方的努力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表示,探索两岸“区对区”合作模式有利于两岸的经济改革与转型,为两岸经济合作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如果双方减少区与区之间不必要的障碍,增加开放度,鼓励区对区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此基础上加强政策的协调和配合,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推动的话,我想它对未来两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创新经济合作的模式是值得往前推进的。”张冠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