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已成为城市综合症的今天,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其他市民都想买辆电动车,即便路上堵得“一动不动”,也能靠边穿越前行。业内人士分析,贵州电动车市场“蛋糕”价值超500亿元,自去年以来,国内多家电动车厂商同时瞄准贵州市场。
曾有贵州媒体报道:“贵州现有电动车的保有量在50万辆以上,预计未来五年内,贵州省电动车产销规模将呈‘爆发式’增长,可达500万台,价值150亿元”,引发了一连串的市场反应。面对这极具诱惑的市场前景,来自港、渝、浙等地不少的外地电动自行车厂商纷纷抢滩贵州电动车市场。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浩洋娇子”、“龙行天下”、“兴国动力”、“红贝蕾”、“玛拉克”等电动车生产企业及“浙江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龙头的电动车电池研发基地,均瞄准了贵州及周边市场。
对于多家厂商同时抢滩贵州电动车市场的这一现象,贵州陆航电摩物流基地负责人陆航置业公司董事长唐先生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影响,一直以来贵州居民的购买力相对较低。贵州的摩托车电瓶车市场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处于落后的状况,仅相当于全国2002年左右的发展水平”。
在沿海和平原地区电动车市场趋向饱和的情况下,当地电动车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的状况,而贵州的电动车产业为何才开始起步呢?
对此,唐先生认为:这主要取决于近几年来,贵州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环境的改善是拉动电动车消费的主要因素,也是吸引电动车生产经销商和物流配送商的关键。
在花溪区一电动车专卖店,来自毕节的店主林先生告诉记者,在贵州市场,拼装、杂牌大行其道,经营场所分散,无专业的交易集散地。沿街临时市场是比较初级和原始的形态,无论在交通流线、消防安全还是建筑功
能布局、停车安排等方面的规划都极不合理,物流、仓储的不发达,极大约了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如果在贵阳周边能有一个集制造装备、物流配送、餐饮住宿的大型专业电动车交易市场就好了,这样的话,可以专供各种品牌的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及配件集中交易。”林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