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商品价值实现和居民生活保障。商贸物流具有仓配一体、多频配送、运作复杂等特点,不但要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小批量、多批次、准时、保质等高要求,同时也要应对大中城市日益加剧的交通、土地、人力等成本压力。因此,商贸物流既是整个物流过程成本高企的环节,亦是新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最为集中的领域。
一、商贸物流转型发展势成必然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良好。2014年1月至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19.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7%;物流业增加值1.5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GDP比重为5.8%,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2.4%。受大行业带动,商贸物流在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政策规划相继落实,共同配送、电商物流等重点领域工作有序推进,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从整体看,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商贸物流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费用高、效率低。 2014年1月至7月,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5.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7%,比主要发达经济体高出近1倍,且显著高于印度(13%)、巴西(11.6%)。我国蔬菜的流通环节腐损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只有5%左右。二是服务同质化、利润低。商贸物流中小微企业占比高,所提供服务附加值低,同质竞争尤为严重,今年上半年我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利润率仅为3%左右。三是“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城市管理部门一直把货运车辆作为城市交通的拥堵源之一进行管控,导致“路难行、车难停、货难卸、证难求”,且运输环节执法部门过多,“乱罚款”屡禁难止,执法结果不能互认。四是税收政策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营业税改增值税后,运输型物流企业税收不降反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落实不够,存在对物流企业认定和政策执行人为设限的现象。
破解行业顽症,已成为全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多次考察物流企业,对物流业发展作出重要讲话和批示。国务院于今年6月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出物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并明确了物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在此重大利好政策引导下,国内促进商贸物流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也在不断增强:流通业的深刻变革使得新业态、新交易方式不断涌现,要求有更加精确、及时、可靠、安全的物流服务;我国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30%,物流时间占生产和销售过程的90%,向流通环节要效益,成为当下企业在增长困境压力下提升利润的重要源泉;我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正处于消费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工业品和进口商品的流通规模日益增加,对全社会的物流服务能力产生了新要求。
二、商贸物流现代化路在何方
商贸物流在下一阶段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一是企业在服务要求提高、利润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将进一步加强横向合作;二是细分市场不断出现,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的能力日益加强;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物流集聚区加速形成,物流与电商跨界发展成为常态;四是设施设备系统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自动化立体仓普遍应用,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五是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各级政府高度关注行业发展,不断加强对行业发展的统筹协调。
商贸物流如何抓住机遇,顺应趋势,加速向现代化转型?笔者认为,企业与政府需合力参与,共同推进。企业层面,应加强创新,努力提高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首先是提高标准化水平。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年6月份发布的《物流标准目录手册》,物流业目前共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794项,但标准的宣贯效果不甚理想。企业作为标准实施主体,应重点加强三方面的标准化。
一是托盘、集装箱等物流设施的标准化,二是包装、装卸搬运、运输等作业流程的标准化,三是物流单元编码、物流节点编码等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其次是提高信息化水平。
大数据、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术正给传统的商贸物流带来重大变革,市场主体要以互联网思维对自身进行改造提升,在实现信息采集、传输等基础业务信息化的前提下积极向平台型企业转型,传化公路港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要借力电商加速发展,如中外运在国内首推跨境航空物流电商平台和海运电子商务平台,成功整合了分散的国际运输资源,进一步夯实了外运龙头地位;企业和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物流信息平台要加强对接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消除 “信息孤岛”。再次是提高智能化水平。智能物流采用高位立体储存、机械化作业等方式,应用RFID、EDI等技术,实现产品或服务智能可追溯、过程可视化、配送智能化,并最终向智慧物流供应链方向发展。如中远物流采用IBM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成功将全国配送中心数量从100个降至40个,削减成本达30%。最后是提高集约化水平。大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集中度,中小企业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盟合作以应对竞争压力。要重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发展壮大和整合扩张。要重视功能和资源整合,做专业务领域,做精业务模式。要主动融入全供应链,通过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
政府层面,应积极营造商贸物流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环境。第一,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对营改增等政策中不合理的地方予以修正或调整,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第二,加强对物流用地的统一规划,取消对物流用地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方面的附加要求,为真实的物流用地需求提供便利。第三,创造便捷交通环境,对城市配送车辆和普通货运车辆实行分类管理,鼓励夜间配送和共同配送,缓解“通行难、停靠难”。第四,改革投融资体制,对4A级以上物流企业要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条件,进一步缓解“融资难、成本高”。第五,加速物流立法,从国民经济分类、产业统计、工商注册、土地使用及税目设立等方面明确物流业类别,真正落实其产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