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城市,重庆在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两江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搭建以水陆连接为载体的物流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了重庆作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战略地位。大型系列报道《聚焦国家级新区》今天播出“两江新区:依托港口优势打造水陆联运物流平台”。
在两江新区的果园港内,来自上海的货船正靠岸卸货。装卸指挥手陈建云通过手里的终端设备,把每个集装箱的信息一一传递到中控室。这些到港货物在这里经过短暂停留,将通过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分别运送至周边及其它省市。
果园港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水路、铁路、公路联运港,去年年底投入运营,规划建设5000吨级泊位16个,设计年通过能力达3000万吨,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尚在建设中。两江新区自成立以来,依托于寸滩港和果园港的港口地缘优势,全力打造水上物流平台。除了目前已经成熟的国内运输网外,果园港还将通过与渝新欧铁路的无缝连接,使到港货物直达欧洲。
借助铁水联运的优势辐射,国际商品、金属材料、五金机电等大型专业市场先后在两江聚集,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以华南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以普洛斯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以浙江传化为代表的第四方物流、以香港工业园为代表的增值加工业态,纷纷在此落户。以此为依托,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再次出发”,各式联运、现代仓储、分拨、城市配送等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目前,这片规划面积达35.5平方公里的园区,已与515户企业签订总部经济发展协议,签约入驻中集、中石油、公运、民生、医药等产业项目17个。
通过港口枢纽平台,两江新区搭建起来的各种产业集群,不仅驱动了地域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两江新区打开了外贸商品交易流通的便捷通道。位于新区的重庆保税港区建设了综合性展示交易区并试运营,交易区内包括食品、日常用品、汽车等4000多种进口商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百姓。
大开放依托大通道,大通道助推大开放。重庆两江新区通过着力打造水陆联运物流平台,使物流基地功能由单纯的物流向商贸流通延伸和拓展,实现了国货销欧洲、欧洲货进中国的通道功能。据介绍,到2017年,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集装箱通过能力将达2亿吨,500万标箱,其中周边货物中转量占50%以上,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铁路和高速公路分别增至2300公里和300公里,实现“四小时周边、八小时出海”的预期目标。
有了陆路和水路两个辐射扇面,两江新区拥有了大量物流及其所带来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立足于西部大开发、对外大开放,两江新区坚持把优势做足、把强项拉长,着力打造水陆联运物流平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成为我国西部经济大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