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苏州市外贸规模趋稳、质量趋优;引进外资规模在全省、全国的份额不减少、位次不后移;“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新增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连续第十一年居全省之首;消费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商贸业在流通规模、业态结构、发展环境等方面显著提升。
截至去年底,苏州市参与B2B、B2C和C2C的电子商务企业有20多万家,在淘宝上的卖家就超过17万。
苏州网上交易的企业数在全国排名第六,仅次于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杭州。
2014年,苏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40%以上。
2014年苏州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113.06亿美元,同比增长0.6%,苏州外贸占全国、全省的比重为7.2%和55.2%。
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产品同比分别增长10.2%、54.4%、15%,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增幅明显。
转型加速
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增幅明显
境外投资高科技项目成新亮点
来自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苏州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113.06亿美元,同比增长0.6%,苏州外贸占全国、全省的比重为7.2%和55.2%,进出口、出口总额继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和第3位。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产品同比分别增长10.2%、54.4%、15%,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增幅明显。
2014年,苏州市新设外资项目905个、新增注册外资85.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81.2亿美元,总量规模继续保持全省前列。2014年,制造业引资项目单体规模扩大,龙头项目高新化、资本技术密集化特征明显;服务业引资加快,新设项目575个,同比增长11.2%,比制造业多249个,占总数的63.5%,涉及非银金融、供应链管理、专业采购、疾病筛查、生物医药研发、清洁储能技术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商务部门表示,2014年服务业引资项目占总数比例接近三分之二,说明苏州市引进外资的产业结构已出现根本性转型。与此同时,2014年新引进和形成的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40个,累计超过200家。跨国公司总部和功能型企业、新行业试点企业不断集聚。
在引进来的同时,苏州市也加快“走出去”步伐。截至2014年底,苏州市企业境外投资遍布全球五大洲9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累计在册境外企业1000余家,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65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规模扩大,结构提升,2014年新签合同额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完成营业额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数据显示,去年以高科技为主要对象的参股并购类项目数占比25.8%,投资额占比21.6%,创历年新高。通过境外投资高科技项目实现“购并、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已成为苏州市企业境外投资的新亮点。
在国际发包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2014年,苏州市新登录服务外包企业220家,完成接包合同额103.89亿美元,离岸执行额54.8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26%和18.65%,分列全省第3位和第2位。
发展态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在县级市
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超20万家
2014年,苏州市商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1亿元,增长12%,规模总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苏州市卖场(超市)发展迅速、企业连锁化步伐不断加快,连锁网点已从市中心拓展到县、乡镇和村,经营业态已从日用品超市延伸到多种服务性、消费性业种,有力地带动了农村消费。2014年,苏州县级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占到全市社零总额的48%,特别是县级市以下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逐年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截至去年底,苏州市参与B2B、B2C和C2C的电子商务企业有20多万家,在淘宝上的卖家就超过17万。江苏在淘宝上的交易额排名进入全国前三,苏州在江苏排名第一。苏州网上交易的企业数在全国排名第六,仅次于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杭州。2014年,苏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电子商务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如传统商业企业(采芝斋)、制造业品牌企业(科沃斯)、地方特色产业(大闸蟹)、生鲜农产品(常客隆),还有旅游(同程网),外贸(龙媒科技)、移动电商(12580),以及房地产销售、拍卖等。
流通体系
建物流园整合市区农副产品交易
完成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建
商务部门着力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减少从“田头到餐桌”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销售价格。目前,苏州市建立了年交易量超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9个,这些交易市场主要分布在全市农产品的主产区,以销本地农副产品为主。苏州市已启动建设苏州市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建成后将把目前苏州市区几个较大并且分散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整合。2013年起苏州市实施新一轮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截至去年底已完成了17家,对符合条件的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到今年底将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苏州市不断探索农产品产销新模式。如南环桥市场实施的“平价农产品社区直销点”,现在城区已建成了43家平价农产品社区直销点;江苏随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食行生鲜”及常客隆的“家易乐”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多媒体自助终端、互联网、3G无线网络及生鲜直投保鲜柜,提供“家庭生鲜宅配”服务,到2014年底已在居民小区、商务写字楼等场所布点近200家,使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一站式解决“餐桌问题”。
商务部门表示,今年起,将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在“菜篮子”产品的每个主产区至少建设一个专业批发市场或配送中心;鼓励开展“农超对接”,创导地产农产品“直供专销”模式,建立直供区、专销点,鼓励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扩大“绿色通道”政策覆盖的品种范围;整体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鼓励和引导农贸市场内开设生鲜超市,改变传统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