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商贸流通物流
钢贸电商崛起能否治愈“行业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5-02-06 浏览数: 标签: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钢贸

  在近日的一个上午,上海钢联去年刚正式上线运行的钢银电商平台,短短的半小时,已增加了3000吨钢材的寄售订单。总裁朱军红认为,钢铁电商的交易势头正在慢慢地释放出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个最新调查也显示,传统钢贸商正在不断退出,其留出的“空地”正在成为钢铁电商崛起的空间。电商“开放+闭环”所带来的透明、安全与高效,能否治愈多年困扰行业的“钢贸病”?亟待进一步的观察。

 

  钢贸“洗牌”

 

  业内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钢贸商数量,已从20万家缩减到10万家左右。钢贸业正经历“洗牌”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钢市“易跌难涨”的背景下,以前只靠“搬砖头、赚差价”就能过上好日子的钢贸商,早已今非昔比,微利甚至无利已成为常态。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吨钢净利低于10元甚至亏损的钢贸商占到了65%左右。而且,更为致命的是,由于近年来钢贸行业内违规质押、违规“托盘”的信贷危机不断爆发,其行业信用度一度陷入“冰点”,要恢复谈何容易。

 

  在钢贸“大洗牌”中,钢铁电商异军突起,呈井喷式发展,目前总数已超过200家,逐步渗透进钢铁产业链的各环节中。朱军红等业内人士表示,现有钢铁电商以第三方平台、物流商平台和钢厂自建平台三大类为主,以此整合钢铁产业链上的各类资源。

 

  “透明”数据治“黑洞”

 

  电商除了减少销售层次、降低流通成本之外,最根本的是开放平台上的“透明”数据。朱军红指着其钢银电商平台的交易终端说,从询价、价格数量的撮合匹配,到下单、提货、结算、运输、交货等从头到尾的各环节,数据都是公开的,随时可以上网查,这与传统钢贸的操作方式相比,透明度不可同日而语。

 

  近年来不断发酵的“钢贸危机”,其实质就是各种各样的采购“黑洞”,骗贷等行为就是一种企业“腐败”。电商开放的透明数据,有助于消除类似的“黑洞”。

 

  钢银平台的交易人员说,过去银行贷款给传统的钢贸商,钱到底如何花的,银行根本不知道,所以贷款的使用路径是“开口”的。如今,在电商平台上,银行放贷可以紧盯货物入库、资金到账等透明的动态数据,做出有把握的操作。

 

  开放平台需要“闭环”保障

 

  平心而论,在钢铁电商的“井喷”中,真正能在信息、物流与资金“三流”中形成闭环服务与信息对称制衡保障的平台还不多。

 

  上海商务委人士认为,自阿里巴巴、京东等消费互联网爆发后,产业互联网将紧随而来。产业互联网的“开篇”将是大宗商品平台,而初步成熟的标志将是以现代物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工具,形成闭环的电商“生态”。

 

  “闭环的作用,一是保障交易的安全;一是提升服务的效率。”朱军红说。记者在业内领先的钢银电商平台了解到,在整合仓库、运输、金融服务等闭环系统的过程中,产业链的互相制衡作用正在表现出来。目前这个平台上平均的动态钢材储存量达到百万吨,根据其平均的出货量,大约10天至15天其储量可以周转一次。在这个周转过程中,用户对钢厂或贸易商在平台上的寄售钢材,通过提货、验货,持续进行着市场化的质量“抽检”。一旦出现质量疑义,平台联合用户向钢厂进行交涉。“因为是闭环,有问题,在环内一定能找到担责方。”

 

  上海钢联还运用其平台仓储“大数据”的优势,牵头建立了一个大宗商品仓储质押证信平台,仓单的订立和转移、仓库内钢材货品的流入流出,都形成数据库,搭建动态透明的可追溯体系。这个证信平台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仓单质押贷款、供应链融资等金融创新产品可在准确的信用信息条件下进行运作,可避免此前“钢贸危机”似的黑洞效应.

分享到:
上一篇:发展中药材电商 甘肃省打造国家级商务平台 下一篇:两位O2O失意者的合作:万达百货或牵手苏宁云商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