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消息,2月24日,商务部发布2015年春节黄金周消费市场消费情况:羊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678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消费行为的地域性逐渐模糊,羊年春节期间国内消费市场甚至出现了“通吃”线上线下、连贯节前节后的商家。
回乡、返城 目的城乡消费热点各不同
春节长假过后,国内各大交通枢纽迎来返城高峰。伴随着春运帷幕的逐渐落下,羊年春节期间国民的消费痕迹逐渐明晰。在内陆地区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之间,每年的春运人流都会呈现较为一致的回乡、返城潮。这一人流也让目的城乡的消费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拥有线下1600多家门店以及线上电商平台的苏宁通过其销售业绩清晰地描述出这一特点。通过苏宁大数据,记者了解到:马年的腊月,北上广深及沿海发达城市的购买力最为凶猛;而从除夕到大年初八,三四线城市的销售业绩则出现一路飙升态势。
在热销品类上也出现较为一致的特点,苏宁大数据显示,除夕前期北上广深及沿海发达城市的热销产品以果品、家居用品为主,腊月二十三至除夕仅北京地区就卖出2300多件威露士清洁大礼包、12500多套坚果礼盒、396790多片纸尿裤;除夕至大年初六,三四级市场的彩电、厨卫、手机等等商品异常热销。大年初六,记者走访了位于苏北泗洪县的苏宁门店,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该门店彩电销售环比增长89%,仅大年初四一天该门店的彩电销售额达46.5万。
苏宁市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三四级市场销售同比增长是一二级市场的两倍以上,返乡人群对地方消费的拉升巨大。更让业内惊讶的是:三四级市场在春节期间移动端订单量占比提升了20个百分点。
节前、节后 线上线下购买力被谁包揽
春节前夕,受物流公司员工返乡过年影响,天猫、唯品会等无自建物流的电商平台的年货促销活动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记者调查后发现,腊月二十三以后,物流行业的中坚力量“四通一达”基本进入值班状态,春节期间的线上竞争则呈现苏宁与京东正面交锋的战局。
除拥有线下1600多家门店优势外,苏宁更胜一筹的是物流服务的保质保量。记者获悉羊年春节期间,京东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停止配送服务,用户虽可以正常下单,但年初四起才会安排发货配送。北上广等47城虽然保留了正常运营,但“小件订单极速达”、“211限时达”、“夜间配”等时效服务暂停。
而春节期间苏宁的物流配送服务一如平常,全国范围内的配送时效不受春节影响。像“急速达”、“半日达”、送装一体等时效服务正常操作,并且在全国继续落地代扔垃圾、回收包装、鞋套入户、毛巾清洁等服务。更难能可贵的是,节日期间丰富的服务内容并未影响到商品妥投率,记者获悉,春节期间苏宁快递送货妥投率在98%以上,其中,苏北淮安等地妥投率达到100%。
物流配送服务的出色表现从一定程度上促成苏宁线上线下“通吃”的局面。苏宁市场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春节期间,苏宁整体销售业绩暴涨,其中线上平台的销售同比增幅达239%,远超互联网零售行业。而线下门店也不示弱,除夕至大年初六,南京苏宁线下门店的3C产品销售同比增幅达197%。
据苏宁市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3C、电视、洗衣机等商品的销售规模继续名列前三,家居用品和食品酒水的销售同比增长均超出往年5倍以上。
转型、裂变 “通吃”局面或启迪未来零售趋势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80后群体的崛起,致使中国商业的基本盘在发生变化,任何企业错误地估计了这两种力量,都会烟消云散。对国内零售业而言,能够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O2O模式或为其未来出路。
这个几乎为当今商贸企业奉为圭臬的观点,早在6年前就被苏宁运用到实践中。记者获悉,2009年正如日中天的苏宁试运行苏宁易购,开启转型之路。6年的转型之路,迎来如今质变的“通吃”局面。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春节期间苏宁成为“通吃”线上线下、连贯节前节后的大赢家纯属意料之中。
上述苏宁市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份,苏宁内部启动了代号为“裂变30天”的行动,实现了既定的高位增长目标。如今2月份的“通吃”局面再次向外界释放了苏宁互联网转型“直道加速”的信号。
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苏宁通过自身的转型为国内零售业开启一条互联网零售之路。利用信息技术让80后90后等新生中坚用户以最少动作、最便利途径获得其想要的东西或将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线。
2015年苏宁将以开放思维打造三流合一的互联网零售生态圈,通过开放物流云、零售公有云平台、金融云等衍生增值业务,让消费者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在流通、传递上提升效率、消减距离,使得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其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