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剑刚就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半年来有关情况主持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吕英博向媒体记者通报了机场片区的招商引资情况。
吕英博介绍说,从自贸试验区挂牌到10月19日,机场片区新增市场主体2510户,增长92.93%;注册资本424.56亿元,增长161.7%。其中,内资2342户,注册资本302.14亿元;外资78户,注册资本16.33亿元;个体工商户89户,申报资金3001万元。
引进大项目好项目208个,其中重点项目110个,包括美国史泰博电商中国区总部、德国汉高浸渗加工、中国平安融资担保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4个;津川新科医药、中核建工程管理总部、华泰汽车金融等中国500强投资项目17个;德国庞驰(punch)变速箱、纳通医学研究院、易宝支付保理等行业龙头投资项目42个,实现了项目数量和质量“双丰收”的预期目标。
总结机场片区招商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特点是:
一是抓定位落实。围绕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功能定位,千方百计吸引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陆续出台“一中心、一基金、四专项”、《关于推动融资租赁服务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完善的区域投融资体系,服务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产融融合”创新制度,吸引了世界第一大公务机制造商、第三大民用航空器制造商庞巴迪公务机维修项目落地(投资额3000万美元,2017年产值5亿)。引进力通高性能压缩机研发、生产项目,拥有我国首台单螺杆压缩机技术,打破了西方在该领域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到2020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前不久落地的安普汇RFID(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机器人封装项目,是国内首条采用机器人技术进行RFID芯片封装的中试生产项目,预计3年产值上亿、5年产值过3亿。相信随着产融融合制度效应的不断释放,还会有一大批高水平制造业项目入区。
二是抓机遇叠加。天津是目前北方唯一享受“五大”战略叠加机遇的城市,机场片区不断探索把“叠加机遇”变成“叠加优势”。我们把发展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在我市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定位相结合,依托片区内的航空物流区开发,不断加快物流快递业大项目好项目聚集。如俄速通(天津)国际物流项目,由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俄罗斯物流的服务商——中俄国际物流集团投资。该集团独占全国对俄货运量的27%,将通过此项目把机场处片区打造成物流服务基地。国际四大快递之一的DHL公司上半年落户我区,设立了天津物流操作中心,将根据天津机场货运航线开展物流快递业务,预计年营业额2亿元以上。
三是抓增长创新。在落实《总体方案》的过程中,锁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目标招商。金融板块,利用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优势,引进各类金融机构75家(其中银行29家,租赁20家,保理11家,保险、基金等其他15家),银行机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比肩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跨境电商板块,史泰博公司中国区电商总部项目在机场片区落地,初期营业收入10亿元。美国库柏(Copart)中国区总部及二手车交易平台项目投资2000万美元,将建设二手车线下及线上交易平台。还有其他24个国内外知名电商及其配套项目,已进入深入洽谈阶段。平行车进口板块,12家大型汽车销售企业先后落户,兼具线上线下平台服务。特别是中国十大汽车销售商中的中国正通、上海永达、国机汽贸、河北庞大4家同时入区,极大地增强了机场片区平行车进行口试点的载体功能。
吕英博表示,年底前,机场片区将继续发力,力争完成落户150个重点项目的目标,同时储备重点项目线索275个,为明年自贸试验区招商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