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联网在中国的发展,LBS在车载服务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智能机器实现的服务少,技术瓶颈在近这几年内很难有突破性进展,车联网服务种类的增加更加困难。通过人工服务后台更容易整合多方的资源,开发更多种类的车联网服务,在技术层面更容易实现人、车、机的相互联系与交流,所以,利用人工后台实现车联网服务会是未来两三年内的一个趋势。
虽然车联网提供的是全方位解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关系的系统方案,但目前最热的还仅仅是解决车与人关系的车载产品。有专业人士曾经表示,这得益于车载产品此前十多年的发展,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
除了安吉星、丰田的G-Book等车载终端,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华泰和英特尔,长安、吉利汽车也与电信运营商展开了跨界合作。由科研机构、车商、IT厂商主导的无人驾驶试验也在进行中,这预示着汽车将不仅仅是一件工业产品,更是一件科技产品,汽车厂商将不仅是汽车产品供应商,也是服务供应商。
但现在这些车载产品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诱人的卖点而已。车载终端一个重要应用是导航,而它面临的尴尬是目前只能提供静态信息。
在车联网的大系统中,车载产品仅仅走出了第一步。而整个车联网的搭建,则要依托城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一直在推动车联网的进程。1995年,他和外国学者交流时,第一次听说了智能交通这个概念,随后开始研究,并出现在智能交通国际会议上,成为最早在中国倡导智能交通的人。1997年4月,在中国第一次智能交通大会。史其信至今还记得自己作为大会主席的发言题目智能交通发展是趋势,是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