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举办的深圳国际智能交通展上,车联网赢得产业链各界人士关注。业内预计,由于政策利好,未来几年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千亿市场待发掘。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国内车联网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仍面临产业链条不畅、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这些因素将影响企业“掘金”进程。
车联网技术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动静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本届国际智能交通站设“车路协同与车联网”分论坛,记者会上获悉,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这二者的微妙融合使得中国车联网市场“钱”景广阔。与会者透露,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规划达到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用户级别达到1000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而作为对比,2012年全国车联网用户约400万。
政策利好也是让业内看好这一市场前景的重要因素。作为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应用,目前,车联网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以推进车联网产业的全面铺开。
记者昨日从深圳车联网产业联盟获悉,目前车联网产业已吸引上百家企业进入,仅其中30多家联盟成员单位就容纳就业人数4.9万人,去年总产值超过26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达到26.1%,年纳税额超过4.4亿元人民币。国内与车联网相关的产品,估算有一半产自深圳。
但是,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市场蛋糕很诱人,但目前产业仍面临产业链条长、标准缺失、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这些也已成为企业“掘金”的掣肘。
赛格导航董事长张家同表示,由于中国的车联网起步较晚,目前产业链并没有寻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甚至用户需求也是“雾里看花”。“用户并不清楚车联网可以干什么。厂商是在不断开发新品、技术创新的同时,逐步发现其需求所在。”
同时,车联网产业链上,不仅包括汽车厂商、销售商、通信运营商、终端设备制造商、远程服务提供商等,还有与之相关联的交通、医疗等社会公共部门,产业链条复杂。只有各个环节协调合作才能促进车联网行业有序发展。而在产业链上游,具有垄断地位的部分企业未来可能希望主导车联网服务,这种趋势目前已经开始显现,其介入可能对从业企业数量形成打击。他表示,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未来几年,车联网从业企业可能会出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