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还是今日正在进行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车联网”概念成为了各方追逐的焦点。而中国互联网巨头BAT中的腾讯更是以正式发布车联网硬件产品“路宝盒子”而赚足市场眼球。但易观智库分析师潘葳表示,互联网公司在车联网领域的布局仍然是以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为目的,具体的效果还有待检验。
BAT试水车联网,但不具备改变整个产业格局力量
今年是否会是车联网爆发元年?潘葳对记者指出,从当前车联网的产业现状来看,主导者仍然是汽车厂商,因为前装市场的控制权掌握在他们手中,而后装市场的份额还比较小。虽然去年苹果推出的Carplay和谷歌推出的OAA,以及最近百度推出的CarNet和腾讯的路宝产品都在业界刮起了一阵互联网企业进军车联网领域的风潮,但这些产品仅仅是一次探索性的试水,还不具备改变整个产业格局的力量。
百度早在2012年10月份宣布成立LBS事业部,该事业部是由原来的百度地图业务分拆而来。百度计划利用该部门的发展推动地图等产品的升级。而在百度2013年财报后的电话分析师会议上,百度CFO李昕晢称,2014年百度仍将不断扩大其平台布局,战略投资方向定为移动端搜索、云服务、LBS、消费性产品以及国际业务等。
此外,在近日举行的北京车展上,百度宣布与包括宝马、奔驰在内的六家车企达成合作,许多车型接入百度LBS车联网API。而在正在举行的GMIC上,福特宣布与百度宣布结成SmartDeviceLink(SDL)伙伴关系。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福特深化围绕AppLink的伙伴关系,参与到SDL项目中来,增强全行业车内应用软件的兼容性。
而腾讯更是以11.7亿元入股四维图新引发今日A股市场中地图概念股的上扬。潘葳指出,百度和腾讯都是以后装方式切入车联网,利用自身在移动端流量,内容和应用的优势推出产品与车辆进行无缝连接。
阿里虽然还未推出车联网相关产品,但今年全资收购高德的动作,已经把触角伸向汽车领域。高德在车载导航方面一直具有领先优势,阿里收购高德便掌握了LBS入口的话语权。
车联网推动移动端O2O发展成趋势
无论是从地图软件还是从打车软件,BAT在2014年已经加快对车联网业务的布局。市场有观点认为互联网巨头在打车APP上的争夺是否是车联网之争的开端。但潘葳认为,目前车联网的应用更多的还是服务于车主,解决车辆的控制和检测,驾驶中的相关需求以及汽车与云端的互联互通,从这一点上来看打车APP还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车联网应用。互联网巨头对于打车APP的争夺更多的还是看重其在移动支付入口上的价值。
究竟车联网布局顺序应该如何?潘葳称,前装市场的控制权掌握在车企手中,互联网企业从后装市场会更容易切入,从基础的导航救援,车况等服务开始,扩大用户规模,逐步推出创新的应用和服务。
“车联网产业链的涉众较多,互联网公司介入其中如何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如何平衡其他各方在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是最大的问题”,潘葳称,相对于传统的车联网企业(包括车企,TSP,终端厂商等),互联网公司特别是BAT这样的巨头,在流量,用户体验,社交,内容以及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他们将利用这些优势给车主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和更落地的应用服务以及创新的盈利模式。内容,数据和服务提供商将会是互联网公司在车联网领域扮演的角色。
潘葳认为,BAT正在借助连接技术将手机屏扩展至汽车屏幕,从而将其在移动端实施的O2O战略延伸至汽车端,为车主提供诸如维修,保养,救援,娱乐,餐饮等本地服务。
在如何借助车联网业务实现盈利问题中,潘葳称,当前车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式单一,推出车联网服务的企业主要是采取前向收费的策略,即提供1-2年的免费使用期,之后需要向用户收取1000-3000/年的服务费。但从用户续费的比例来看并不乐观,车主的付费意愿普遍不高。因此,盈利模式单一是导致车联网服务难以大规模商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BAT介入车联网领域还处在非常初步的阶段,盈利并不会是最先考虑的问题,但未来借助内容和服务资源的整合来挖掘后向收费的机会应该会是大方向。
除四维图新以外,目前A股中的车联网概念股主要有东软集团、启明信息、易华录及航天科技、超图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