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信息化
物流企业信息化:略胜一筹
来源:物流商界 发布时间:2014-10-31 浏览数: 标签: 物流企业 信息化

  当今物流企业不计其数,行业竞争“压力山大”,市场经济不景气,大部分物流企业面临着发展瓶颈,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过渡阶段。物流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首选因素之一,它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成本的减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流程的通畅是最常见的好处。但是由于物流企业本身规模、依托行业、信息化基础、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家能力等等因素的限制,信息化能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利益大小也“因企业而已”。

 

  促使物流成本的降低

 

  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物流企业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物流管理和决策作业与活动,需要实时地分析各种条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最佳实施方案。诸如配舱、装箱、运输资源的使用、运输路线的选择、工作计划的拟定、人员的安排、库存数量的决策、需求和成本的预测、系统的控制等等,都需要优化或智能规划。而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自觉运用智能规划理论和方法,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国际上,许多先进的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决策、预测和控制,进而实现真正有效的科学管理。例如在车辆路线优化方面,统计表明,合理安排车辆线路可以帮助用户用原来60%—70%的资源(车辆、人力)完成原来的工作。因此,物流信息化能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

 

  促进物流流程的优化

 

  物流信息化的直接结果是信息流动的加快、信息流动的及时准确,而信息的迅速流动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工作流程的平衡。例如,对一个厂商来说,要想实现快速的交付,可能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在当地的销售办事处积累一周的订单,将其邮寄到地区办事处,在批量的基础上处理订单,把订单分配给配送的仓库,然后通过航空进行装运;二是通过速度慢的水上运输,两者相比,显然前者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后者可能实现在较低的成本下甚至更快的全面交付,由此可见,物流信息化关键的目标是要平衡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对物流流程的重组并不是对原有物流系统的全盘否定,而是使物流系统再升华,使物流更加合理化、高效化、现代化、使物流时间、空间范围更加扩展。

 

  加快物流的标准化

 

  据估算,如果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与减少成本。因此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标准化。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物流化趋势有三个方面:意思业务流程标准化,二是信息标准化,三是文件格式标准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际标准的广泛采用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美国微软、IBM、HP、诺基亚等公司对标准化十分重视,他们通过美国信息技术办公室中国办事机构,频繁向国内有关人士询问有关标准化制定与执行情况。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标准化意识要弱得多。因此,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出台支持信息化发展的强制性标准,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好重大工程的信息接口标准,解决好物流业信息化涉及到的标准化问题,已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

分享到:
上一篇:车联网可能是个潘多拉盒 下一篇:车联网:概念很热 创投很淡定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