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无锡新区国家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感知集团总裁刘海涛基于物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模式,率先提出不同于“互联网金融”的“物联网金融”理念,将传统金融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并尝试以全新的体系推动实体经济的深层次变革。
刘海涛认为,“物联网金融”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上,实现以信息流为共同载体,驱动价值流在现实社会顺畅、高效的流通,形成价值流、信息流和实体流融合驱动的金融系统。“物联网金融”能够全面感知实体经济行为、准确预测实体经济的走向,让虚拟经济的服务和控制融合在实体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中,全面降低虚拟经济的风险,继而深远地变革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模式。
“互联网是虚拟世界的信息共享,与传统产业结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称之为‘互联网+’,加的是传统各行各业。而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解决的是实体世界感知互动的问题,变革的是传统产业的核心,比如感知集团的物联网安防把传统的智能安防从事后追踪变成事前预警等,称之为‘物联网×’。”刘海涛说,感知集团利用已经产业化的“共性平台”,与众多传统行业企业合作,深入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物联网×”的模式。
据了解,由于传统的基于RFID、条码、二维码的物流信息化的管理,需要用终端扫码或读取RFID的信息,是被动的,也没有感知功能,做不到全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给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
而物联网先进的货物质押系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现场的查勘、定期检查,却能实现动产的全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可以极大地降低动产质押的风险。因此,物联网让动产具备了不动产的属性,从而全过程、全环节地堵住重复质押、虚假质押等一系列动产监管中的问题。
那么如何实现物联网模式下的全程监管,刘海涛告诉记者,正在无锡多个汽车4S店试用的,由感知集团与平安银行合作开发的 “汽车质押管理系统”,通过一套智能终端,给待售汽车构筑一个“虚拟围栏”,实时监测库存现场。如果车辆移出虚拟围栏,系统默认车辆属于非法移动状态,GPS坐标就会上传到云端管理平台,然后以轨迹的形式显现出来,若此设备被强制拆除,将会自动报警。同时,远程监管系统还能精确定位车辆的GPS信息,查看车辆状态。通过这样一套全程无遗漏的监管系统,不仅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能让汽车经销商在银行融资上获得更高的融资额。
感知集团副总裁李玲说:“汽车险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是车主的骗保,是人为的事故,或者是加大了维修费用,保险公司车险的利润极低,甚至亏损。在投保车辆上装上物联网终端,可对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综合评判,能根据驾驶习惯的好坏收取不同的保险费。出现事故时,物联网终端可以实时告知保险公司肇事车辆的行为,保险员可以不到现场,即可知道车辆是交通事故还是故意所为,通过撞车的角度、速度、加速度等信息,甚至可以估算出损失有多大。物联网让保险从被动式的概率原理变革成主动式,将大大降低保险的赔付成本。”
据介绍,物联网技术可帮助银行实时掌控贷款企业的采购渠道、原料库存、生产过程、成品积压、销售情况甚至用户使用情况,可按需贷款、按进度放款,并可帮助银行开展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预警,预防欺诈违约案件,降低动产抵押风险,减少呆账坏账,提高风控水平。在金融租赁、典当、股市等其他领域,物联网金融可能会引起一场变革。
今年,感知集团获得全国唯一依托物联网金融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牌照,中心将以大宗商品交易为服务对象,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核心,构建交易各环节的全链域监管。中心还为交易双方提供融资租赁、保险等为基础的物联网银行、物联网保险等创新应用服务的针对性金融解决方案,打造以客观商业信用体系为核心的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物联网金融已在感知控股的商业模式体系中的作用日趋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