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信息化
自动驾驶抢眼亚洲CES 车企巨头试水车联网本土化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5-05-29 浏览数: 标签: 车联网 车企巨头

  “奥迪已经掌握了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不久后就能实现量产。”5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亚洲CES(消费电子展)上,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对媒体表示。这是汽车制造商对于自动驾驶商业化前景做出的最乐观预计。

 

  在本届亚洲CES上,汽车厂商相继展出车联网解决方案、手势识别和眼球操控等人机交互方式、家庭能源管理等创新性试验项目。随着苹果造车计划以及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逼近,整车厂正逐步加大对汽车智能领域的投资和研发,以抵御这些潜在竞争者。

 

  有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互联网公司加速布局汽车行业,但车企拥有对车载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最终主导权。

 

  奔驰奥迪比拼自动驾驶

 

  在此次亚洲CES上,搭载了奥迪自动驾驶技术的R8 e-tron纯电动超级跑车全球首发。该车能够在高速公路拥堵的路况下进行自动驾驶,司机无需手握方向盘,车辆就可以实现自动加速、刹车、变道和超车等功能。临近高速公路出口时,车辆会提前10秒将车辆控制权交给驾驶者。如果司机没有及时反馈,车辆会开启危险警告灯,直至减速停车。

 

  从最早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车道偏离辅助系统以及自动泊车技术,再到拥堵环境下的半自动驾驶,豪华车品牌正尝试将越来越多的辅助驾驶系统推向量产。今年1月,一辆自动驾驶的奥迪A7从加州一路行驶至拉斯维加斯CES现场。在此之前,奥迪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公共道路上累计行驶9万多公里。据奥迪公司介绍,R8 e-tron将在上海的道路上进行测试。

 

  据介绍,奥迪的自动驾驶汽车主要依靠“中央大脑”—zFAS电脑,它接收装载在车身周围的摄像头、激光扫描仪、超声波传感器和雷达等精密仪器传输回来的数据,再根据车辆周围的情况进行判断,指引车辆自动驾驶。

 

  今年夏天,谷歌无人驾驶原型车即将在美国加州的城市道路上开展新一轮测试。此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负责人曾表示,该技术有望于2020年实现量产。与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不同,奥迪自动驾驶更适用于公路路况驾驶,并且要求驾驶者在紧急情况下接过车辆控制权。施泰德表示,下一代奥迪A8将是第一款量产自动驾驶车型。

 

  奔驰也同样“偏爱”自动驾驶。本次亚洲CES上,奔驰自动驾驶概念车F015亮相,该车不仅能保持无驾驶员操控下的正常行驶,还可以在紧急状况下做出判断,自行采取制动避免事故发生。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认为,距离全自动驾驶汽车仍有一段时间,但比较成熟的驾驶辅助系统、雷达和传感器等技术已经大量运用到部分车型上。

 

  车联网成为各方争夺热点

 

  记者在现场发现,奔驰、奥迪和凯迪拉克等豪华车品牌推出的最新车载系统都兼容了百度Carlife。

 

  相较于Carplay和Android Auto,百度Carlife是一款App,并非底层操作系统。百度根据厂商定制让更多第三方应用加入Carlife,最终将这些功能同步到车机。为加速产品落地,奥迪还将与百度和华为合作,联合开发地图数据和LTE车载网络。

 

  作为国际消费电子展的“常客”,福特早在8年前就推出了车载系统。在本次亚洲CES上,福特推出了全新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SYNC 3,并在操作流畅度、运行速度、交互界面以及语音指令准确率上做了较大改进。

 

  福特去年推出了SYNC Applink的开源版,通过向开发者开放底层源代码,以解决应用不兼容的问题,并希望树立手机和车机互联的行业标准。但随着Carplay和Android Auto车载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福特也在近期宣布兼容上述两大系统。

 

  福特亚太及欧洲区连接服务总监白思哲(Joe Beiser)向记者表示,兼容苹果和谷歌的车载系统与通过SDL开源软件开发的车载系统有很大区别:通过SDL开源平台,汽车厂商将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灵活度,并且有权决定车载系统的用户交互界面;但如果使用CarPlay或者Android Auto,最终的用户体验完全由苹果或谷歌决定,汽车厂商无法介入。

 

  这也成为汽车厂商和互联网企业争夺车联网“入口”的关键。

 

  博世中国多媒体战略合作经理刘晓贝则认为,目前的车联网产品都是过渡方案,最终仍将由整车厂决定。一位车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向记者分析,在未来车载系统的比拼上,兼容Carplay和Android等第三方系统并不能体现其差异化,汽车厂商或将重新回归到嵌入式车载系统的设计和研发上。

分享到:
上一篇:CES大佬对局物联网:一切才刚刚开始 下一篇:物联网驱动“互联网+”产业新概念形成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