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8日),从武汉海关获悉,由其自主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LIS系统)自12月1日在武汉阳逻港率先上线运营以来,实现了用信息化技术对外贸物流全覆盖式监管,和以前相比,装卸船、理货、码头放行等环节已用智能化系统操作替代人工,物流效率大幅提速,打通了湖北外贸物流最后一公里。
“利用这一个系统可以将水运进出口船只全部统一监管,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武汉海关监管通关处负责人介绍,以前卸船时需要纸质申报和人工审核,既浪费人力传递,也不方便核对,容易出现漏装、错装情况。而在新系统下,船舶到达港口前4小时向海关发送装卸舱单,系统核对无误后生成卸船令,船公司、码头、理货公司可以提前准备作业计划,等船舶到港后无需等待即可靠泊作业,既减少了海关现场作业环节,杜绝了人为差错,又为企业节省了费用和时间。
另外,在码头放行、理货公司等环节,利用该物流信息系统的电子监管手段,均可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武汉海关介绍,以阳逻港去年8500艘船次估计,每年可为所有船公司节省开支约1700万元。
武汉海关介绍,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凸显,湖北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但船公司、监管场所、理货公司间信息流转不畅,运营成本较高,企业对便捷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记者获悉,此前武汉海关已实行无纸化通关,物流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后,打通通关申报与货物运抵放行间的关口,将完全实现通关无纸化作业,最大幅度提升关区通关作业效率,减轻企业纸质单证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