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信息化
第三方支付行业并购重组已在路上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16-06-07 浏览数: 标签: 支付宝 四川物流 物流信息

  从风险和创新度来考虑,互联网金融在P2P、众筹等领域的风险更高,并且创新度也不如第三方支付强,所以互联网金融整治重点更应放在P2P、众筹等方面,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还应采取鼓励态度。

 

162959rnc0us4tjltjd4n4.jpg

 

  当前,首批27家支付机构现仍处于牌照“真空期”,而央行又对发放牌照“按”下放缓键,引发了支付机构之间的并购潮。

 

  近日,石基信息宣布以1.52亿元收购GK投资100%的股权,而GK投资持有环迅商务19.6%的权益。也即:石基以1.52亿元间接收购环迅商务19.6%股权。值得一提的是,环迅支付是环迅商务的全资子公司,并且石基信息已持有环迅支付22.5%的股权。

 

  可以看出,目前央行对申请牌照的支付企业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由于支付市场的寡头现象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处在市场行业前列的公司,担当起更大的提升和整合的职能,参与到行业秩序的并购重建中。

 

  已控股两家持牌机构

 

  石基信息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石基(香港)有限公司拟与GK投资自然人股东张鸿麟,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石基(香港)拟以现金方式共计1.52145亿元购买张鸿麟持有的GK投资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GK投资将成为上市公司之全资子公司。

 

  公告显示,石基(香港)本次拟收购GK投资公司100%股权,而GK投资又持有环迅商务19.6%权益。环迅支付是环迅商务的全资子公司,并且石基信息此前已持有环迅支付22.5%的股权。

 

  石基信息除了参股获得“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牌照的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即:环迅支付)以外,自身也持有支付牌照。

 

  央行网站显示,注册在广西的北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10日获得了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牌照,许可范围为“互联网支付”。“环迅商务”是一家在上海成立的老牌支付公司,曾经业务量与通联、快钱、易宝等一线支付机构并驾齐驱,其持牌子公司迅付科技(环迅支付)拥有“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牌照,牌照覆盖目前最有价值的互联网、移动和收单业务。

 

  其中,环迅支付是环迅商务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其在2011年获颁中国人民银行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

 

  也就是说,石基信息在持有环迅支付22.5%股权后,如今又持有“它爸爸”环迅商务的19.6%股权,一下子控股两家持牌机构。

 

  支付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2011年以来,央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已有27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活跃在国内的金融市场上。但由于机构数量多,且绝大多数业务比较重叠,为了争抢市场不得已大打价格战。

 

  可见,第三方支付市场俨然已是“红海”。借着“互联网+”的风口,互联网金融引发企业纷纷抢食。银盛支付相关负责人此前公开表示,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大打价格战,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虽然现在号称发放了200多家牌照,但真正全国布局开展业务的并不多,大多数支付公司实际处在“冬眠状态”,目前监管层面的进入机制慢慢放开,但出局制度正逐步规划中,市场上处在前20名的公司基本上垄断了支付业务,其余拥有支付牌照的公司要么被并购,要么因为不合规退出市场,这是行业发展的正常现象。”

 

  此外,在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到期(今年5月2日)之前,4月21日,央行与14部委联合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意在加强规范第三方支付领域,让很多支付企业压力倍增。

 

  事实上,2011年5月7日,央行首次发放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从“野孩子”蜕变为“正规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下,支付机构的形态也从最早的PC端支付进化到移动支付、扫码支付。数据显示,2015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333.99亿笔,金额24.19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13%和41.88%;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金额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对于未来支付机构该如何发展,在5月30日召开的“2016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之“互联网+支付”分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第三方支付的牌照是很值钱的,支付行业平台性比较强,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对于没有市场占有率的小支付机构而言,生存下来比较难。因此,小型支付公司要寻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支付领域越来越细分化,且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预付卡、收单、互联网支付。小型支付机构要在业务上做精,主攻某一细分领域。

 

  巨头开打“场景争夺战”

 

  事实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场景争夺成为企业制胜关键,补贴、红包大战硝烟弥漫。在支付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后,各家机构又该如何寻找新的商业模式。目前各类支付企业对于场景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每逢“双十一”、“双十二”、春节各个消费节点,第三方支付企业都会掀起红包大战,大打补贴牌。在易观智库互联网中心研究总监马韬看来,支付企业烧钱补贴,主要是为了获客和维护客户黏性。在新的场景之下,对于支付厂商来讲,在总的用户和黏性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补贴手段将会逐渐减少。对于支付商户来讲,这样的补贴能带来流量,在未来会有一个常态化的方式去进行。伴随着央行调整银行卡收单的费率,支付企业也面临着在费率价格战中如何盈利的问题。支付宝商户事业部副总经理袁美美表示,支付宝在三四月的时候,针对中小商户也做了一次费率的补调。所以整体上费率应该基于商户的需要、市场的需求和支付公司动态调整的结果。

 

  马韬表示,费率调整以后,商户的税费减少了30%至50%,这样降低了支付厂商的利润,所以价格战的状态不会持续太远。新阶段下,支付市场会有新的盘整,单纯以佣金为生存模式的支付厂商,未来不具备太大的空间,而基于支付数据,为商户和企业提供“用户+管理”等增值服务的厂商,用户黏性更强,在未来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竞争力。

 

  支付行业如何“谋变”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大分支领域,第三方支付的整治也在意料中。

 

  郭田勇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整治应针对不同业态的创新与风险状况有的放矢,整治要分类管理、区别对待。

 

  郭田勇表示,从风险和创新度来考虑,互联网金融在P2P、众筹等领域的风险更高,并且创新度也不如第三方支付强,所以互联网金融整治重点更应放在P2P、众筹等方面,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还应采取鼓励态度。“在支付中介领域,第三方支付内在的创新成分高、形成的风险相对较小。而在信用中介领域,除阿里小贷等少数机构使用大数据、云计算外,大部分机构不具创新内核,且形成较大风险”。

 

  那么,第三方支付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迅猛发展后,在行业监管规范逐渐完善的第二阶段,支付行业又该如何谋变?对于支付行业的发展,北京丰瑞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紫建认为,今天的支付行业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是现金支付,第二代是刷卡,过渡到今天就是“互联网+支付”,在新技术、新场景的基础上,也将衍生出更多新的模式。对于很多支付服务商,今年是很艰难的转型之年,但是如果基于新技术之上的场景可以拓展很多业务,在今年也可以轻松转型。连连支付首席营销官姚敏则认为,对于“支付+”,这个加号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支付企业要根据市场发展找到一个结合点,提供更好的支付产品,并且支付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维度。

分享到:
上一篇:赣州市出台农村物流站点建设实施方案 下一篇:天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规划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