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18日召开的山西省新一轮治超总行动实施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2007年12月18日全省“无缝隙、拉网式”治超总行动正式开始至今,五年来,山西省通过政府主抓、部门联运、源头监管、责任倒查等有效措施,取得了治超工作重大阶段性成果,成效显著: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由13%下降到目前的0.2%以下。交通事故与2007年相比,平均每年减少1950起,死亡人数平均每年减少492人,受伤人数平均每年减少2514人。道路运输效率大幅提高,高速公路货车平均行车速度从治超前的30公里/小时,提高到现在的60公里/小时以上,客车正点率达到90%以上,长时间大面积堵车现象基本消除。全省干线公路货车通行量由治超前的2.2万辆提高到4.6万辆。货运价格合理回升,煤炭等九大类货物平均运输价格由2007年的0.93元提高到现在的1.24元,增长了33%,加上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10%,整个运价增长40%多,治超使不合理的过低运价逐步“归位”。公路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全省827座危桥全部得到治理,没有因超载新增一座危桥,因超载形成的公路损坏基本绝迹,累计减少公路经济损失150亿元。同时,区域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全省公路“三乱”举报明显下降,有力地改善了山西的对外形象。
虽然五年来,山西省治超工作取得的成绩显著,但同时治超工作仍然面临不少隐忧和问题,五年来,全省有1087人因治超不力或违规违纪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今年发生治超案件46起,对315人进行了责任追究。。此次新闻发布会就今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寿阳、榆次两县(区)严重非法超限超载案件、7·21严重非法超限超载案件和临汾乡宁治超工作有关问题等三起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了通报。发布会还通报了全省科技治超三个“全覆盖”进展情况和《山西省公路条例》对治理超限超载管理的新规定。
会议指出,今后山西省治超工作的总体思路为:按照“思想不松、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口子不开”的要求,紧紧抓住路面治理和源头治理不放松,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规范站点建设、强化科技手段、完善法规体系、严打短途超载、推广厢式运输,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健全治超长效治理机制,不断推进治超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科技化、标准化。会议还特别强调全省构建治超长效机制要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落实,进一步完善治超站点建设;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化短途非法超限超载整治工作;严查大案,落实好各级各部门治超职责;加强队伍建设,遏止公路“三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