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标准化
冷链物流标准化取得重大进展
来源:现代物流报 发布时间:2013-01-05 浏览数: 标签: 冷链物流 标准化

  2012年,对于冷链产业来说,称得上是标准丰收年,先后有多项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标准在业内亮相。继10月份《冷链物流分类及基本要求》发布以来,《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GB/T28842-2012)和《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GB/T28843-2012)也在日前得以发布实施,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

 

  “这些标准的发布,对于强化冷链物流整个链条的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推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主任、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红梅对本报记者说。

 

  标准缺失 亟待完善

 

  冷链物流,严格意义上不仅是对冷的控制,更多是指温控物流,即以必要的环境(含温度、湿度、通风、卫生环境等)控制工艺和技术为手段,使需要温度等环境控制的物品从生产、流通、销售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环境下,以保证物品的质量,从而减少物品损耗的物流活动。其服务领域众多,包括农、林、畜牧、鱼、医药等,以及其加工产品。

 

  诚然,近年来冷链物流在物流产业中迅速崛起,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冷链运输、仓储技术相应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跻身为物流行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专业物流。

 

  然而,综观我国整个冷链物流管理现状,却着实令人堪忧。据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冯耕中调研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果蔬和肉类流通环节中,处于冷链控制的产品达到了95%和100%。而在我国,只有5%和15%,更有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进行运销。中国一年果蔬腐烂的直接损失高达1000亿元。

 

  而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多起医药或食品变质伤人事件,如2010年发生的山西近百名儿童疑使用大量高温暴露下的疫苗导致的致死、致残事件,2011年多个国内速冻食品知名品牌相继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事件,以及近些年来发生的多起乳制品变质危害消费者健康事件等,更是将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冷链物流问题多发,这固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未形成、标准缺失却是一个关键所在。”李红梅表示。

 

  对此,李红梅以食品安全追溯和药品冷链规范为例向记者做了具体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流外包的比例增大,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作为第三方承担了食品的运输、仓储、装卸等作业环节,从而也承担了部分食品安全和追溯责任。一方面,物流环节是食品链的一部分,是食品链追溯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易腐食品物流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也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和保证,因此,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记录也是食品安全追溯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这方面,我国冷链物流却没有严格的标准,缺乏健全的追溯机制,以致食品安全很难保障。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冷藏药品年度增长率均在15%以上,远高于其它药品7%的增长率。药品的冷链物流不仅仅是专业技术问题,更是关系药品安全、质量的问题。可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冷链物流装备不足、管理机制欠缺、忽视安全质量等原因,冷藏药品却经常会出现“冷链不成链”或“断链”现象,严重威胁到药品质量和公众的用药安全。对冷藏药品的规范管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所以,药品冷链物流的运作也亟需出台相关标准进行规范。

 

  “标准化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对内,可以形成冷链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指导企业采用标准化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人民生命安全,对外可以有效应对国际服务贸易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面对当前标准缺失、问题多发的现状,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迫在眉睫。”李红梅说。

 

  积极研究 深化落实

 

  当然,对于冷链物流标准缺失、标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国家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给予了高度重视。

 

  为了能更加科学地推动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发展,2008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9)下,成立了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2009年承担了“冷链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中的“冷链物流标准化研究”子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建立了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框架,提出了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也提出了一系列行业内亟需制定的标准项目,目前发布的三项冷链物流国家标准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李红梅告诉记者,上述三项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分别被列入了2007年和2009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分别由西安交通大学、上海标准化研究院、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松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的企业、标准化机构、大专院校做标准的主要执笔单位,汇同相关物流协会、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物流企业、制冷装备生产企业共同组成起草组,经过几年的努力,调研了行业内近百家企业、有近百位专家参与,最终完成了标准的研制。三项标准分别于2012年年中发布,并于10月和12月正式实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承担单位,在标准研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积极组织行业内的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在各种冷链物流会议中宣传标准,对标准进行解读。在2012年11月10日召开的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冷链产业大会”上,就专门安排了半天的时间,对《冷链物流分类及基本要求》和《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标准做宣传和解读。

 

  《冷链物流分类及基本要求》国家标准按温度适用范围、所服务的物品对象对冷链物流进行了分类,并对冷链物流的人员、作业、设施设备、温度控制、物品保护、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适用于冷链物流管理;同时,该标准还对于冷链物流环节中人、设备、物品管理、温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

 

  这项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冷链物流行业依据标准建立更高要求的行业标准、物流企业建立自已的企业标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如此,《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的发布同样意义非凡。

 

  李红梅向记者介绍,《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对贮存、运输有冷处、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存、养护、发货、运输、温度监测和控制、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要求。标准适用于冷藏药品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运作管理。该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管理、加强冷链一体化运作、提高药品冷链服务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国家标准则规定了食品冷链物流的追溯管理总则,以及建立追溯体系、追溯信息采集、追溯信息管理和实施追溯的管理要求。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从生产结束到销售之前的运输、仓储、装卸等冷链物流环节中的追溯管理。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食品链的食品安全保证,有利于冷链物流服务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冷链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据李红梅介绍,目前除了上述三项已发布的国家标准外,正在研制的冷链物流国家标准还有《物流企业冷链服务条件》、《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医药冷藏箱》、《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冷链运输车辆应用选型技术规范》等,这对于完善冷链物流标准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那么,今后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冷链物流标准的落地实施?

 

  对此,李红梅给出了建议: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标准的宣传工作,使更多机构、更多企业对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有充分的了解,进而促进标准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组织企业结合标准开展标准应用研讨,共同推动企业采用标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同时,还要结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把标准用于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中,推动标准的具体落实。

 

  “随着一系列冷链物流标准的发布实施,我国的冷链物流标准缺乏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将逐渐形成,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曙光。”李红梅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

分享到:
上一篇:商务部发布指导意见 力促仓储业升级 下一篇:2012年12月“物流标准化动态”编辑发行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