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标准化
大力推进船型标准化 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4-07 浏览数: 标签: 大力 标准化 航运中心

  日前,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总结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渝召开,交通运输部在会上表示将以“调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实现船舶与航道、港口协调发展,促进内河水运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充分利用三峡成库后航道条件显著改善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运力结构调整,船型标准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重庆市标准化船舶数量和运力分别达47.4%、69.8%。船型标准化工作的强势推动,促进了重庆水运的大跨越、大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重视航运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各项机制是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的坚实保障。去年年初出台的《国务院2号文件》明确了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战略地位,重庆市政府发布的《进一步加快重庆水运发展的意见》为全面推动船型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重庆市后出台了《重庆市内河船舶标准化发展纲要》、《重庆市客渡船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重庆市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实施方案,确保了船型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重庆市运政、船检、海事等各部门从运力申请、船舶检验、海事登记等各项环节严格把关,健全了新建、改建和船舶转籍评估机制,限制非标船和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标准船舶进入水运市场,确保船型标准化的各项规定落实到处。

 

  鼓励发展优质运力

 

  多年来,重庆市紧紧围绕“拆旧船、建新船、调结构、活市场”的工作原则,全方位推动重庆船舶结构升级和标准化进程:积极鼓励发展优质运力,对新增的标准化船舶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更加注重产业升级,推进高附加值运输方式发展,滚装船、集装箱、化危品等新型运输方式占重庆水运市场总规模的63.35%;加快老旧运输船舶拆解退市,严把拆解准入、现场监督和资金发放关口,补贴资金直补到船东账户,其中长江干线老旧船舶已拆解722艘,削减低质运力52.4万载重吨;优化船舶产业布局规划,积极引导造船企业集群化发展。全市现有造船厂87家,产值上亿元的规模化企业达15家;10年来,我市船舶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基本适应了航运业、造船业大发展的需求。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为加快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重庆市以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依托,成立了全国首家航运交易所,吸引了20余家航运、金融等机构进驻交易大厅,300多家港航企业注册交易,完成交易额近20亿元;同时大力推进银行和企业的战略合作,逐步破解融资难题,为航运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十一五”以来,已为16家水运企业建造标准化船舶提供贷款或融资租赁担保,支付保证金超过1亿元,为企业融资5.5亿元,建造2500吨级以上标准化船舶67艘、27万载重吨,其中57艘已建成投入运营。

 

  推动船舶技术进步

 

  重庆市加大科研投入,积极研发三峡船型、干支直达船型,开发嘉陵江、乌江标准船型主尺度,加快标准船型的系列化进程,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促进船舶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主动投入2100万元,为55艘省际旅游客船安装生活污水装置,切实保护库区水域环境。同时投入资金近1.4亿元,主动开展客渡船标准船化改造工作,全市客渡船标准化率达到100%;去年再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对全市411艘短途客船实行标准化改造,将民心工程落到了实处,确保百姓安全便捷出行。此外,重庆市强化重点船舶、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狠抓三峡库区175米蓄退水的防范和应对,确保库区船舶航行安全。

 

  加快船型标准化,是推动内河航运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接下来,重庆市将综合采用经济、行政、法律和技术等手段,建立健全市场鼓励引导机制,大力拆解淘汰内河落后运力,加快内河船型标准化研发推广进程,建设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现代化船队体系,优化运力结构,大力推进高附加值的专业化运输方式发展。据了解,到2015年,重庆市船舶总运力将达到750万载重吨,5000吨级船舶成为主力船型,全市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000载重吨,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5%,为促进水运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上一篇:长沙市出台《长沙市治理道路货运车辆非法超限超载暂行办法》 下一篇:荣乌高速公路潍坊管理处: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