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标准化
重庆市财政力促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及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3-12-24 浏览数:

  一是搭建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的工作机制

 

  建立市级、区县、镇村上下联动的分工负责机制,由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制度建设、监督指导等,试点区县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靠前指挥”,试点村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建立调查研究、信息报送和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强化上下沟通交流。横向协调机制方面,市级主要协调制定标准体系,市财政局联合市发改委、市农委、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组成标准体系课题研究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加快标准研制进度。区县财政部门重点协调各涉农部门,集聚项目资金,落实各项制度措施。乡镇财政所与经发办等机构配合,做好建设规划,负责建设和管理维护等。

 

  二是结合重庆五大功能区布局,探索多种试点建设模式

 

  在试点村规划上,要求试点区县结合所在功能区的定位,探索多样化建设模式。如位于城市发展新区的璧山县,其试点村建设相应地结合了当地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形成产业拉动型建设模式。南川区的大观镇、木凉乡依托花卉、水果、苗圃、生态园等观赏体验性强的农业景观,重点打造农家乐式乡村旅游业,项目选择以村容村貌改造、环境整治为主。武隆、巫溪等处于生态涵养保护区的县,则主要围绕名胜风景区周边乡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经济。

 

  三是引入智力支持,创新工作思路

 

  为做好项目规划,部分区县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参与规划的制定,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如万州区在重庆三峡学院和三峡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针对万州地理特点,在建设布局上,环绕青龙瀑布核心景区,形成“山地传统农耕文化”、“山地现代科技农业文化”、“山地水乡文化”、“山地民居文化”四大主题片区。在环境整治方面,着力探索适合山地群落式居住特点的垃圾、污水治理模式,形成“有机垃圾和尘土垃圾农户就地回用,白色垃圾和金属废品由废品收购点出价回收”的治理思路,变集中回收为分散处理,降低治理成本。

 

  四是采用“一村一策”自选菜单式建设方式

 

  在项目选择和资金使用上,采取自下而上、一村一策的菜单式管理方式,由试点村对照《重庆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项目目录》,通过基层民主议事机制,自主选择当地最急需的项目实施建设,集中财力解决最紧迫的瓶颈问题,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同时,紧扣当前农民需求最强烈的道路、水渠、堰塘、提灌、减灾防灾、应急避难、公共卫生、环境清洁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方向开展标准研究制定,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五是设立建设项目运维管护资金

 

  为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制度,试点工作在安排建设资金的同时,专门设立项目运维管护资金,资金来源除试点专项经费外,还整合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维修补助、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及网络维护专项补助和安排用于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的其它经费,并且规定运维管护资金专项用于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运维、管理和修缮等方面,保障建设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六是完善试点项目公开公示制度

 

  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将已建成试点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与使用、实施单位、竣工验收等情况写在项目公示牌上,同时公布区县财政局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分享到:
上一篇:黑龙江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 下一篇:河北中捷海辰水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