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标准化
乌当区发展现代医药产业 打造区域经济支柱
来源:乌当区发展现代医药产业 打造区域经济支柱 发布时间:2014-05-07 浏览数:

  乌当区位于贵阳市东北部,属贵阳市新城区,总面积为686平方公里,辖5乡3镇5个社区服务中心,74个村委会,18个居委会。2011年末总人口22万,居住有汉、布依、苗等33个民族。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天园区和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坐落境内,乌当区已发展成为集高新技术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和以温泉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为一体的新型城区。

 

  2010年12月,乌当区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两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25.51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4.08亿元,同比增长34.1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77亿元,同比增长45.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3亿元,同比增长6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32元,同比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05元,同比增长17.14%。

 

  长期以来,乌当区始终坚持走工业强区之路,坚定不移地实施高新技术带动战略,通过举全区之力发展高新区新天园区,乌当区工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已形成了现代制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特色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初步实现了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聚集发展的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格局。2011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7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工业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34.75%。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0.1亿元,同比增长31.92%,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2011年,乌当区完成工业投资30.1亿元,同比增长429%。

 

  一、乌当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在医药园区建设上。乌当区的现代医药产业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制药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贡献少,且十分分散。进入2000年,为依托贵阳国家高新区新天园区把现代医药业打造成为支撑乌当区工业发展的首要支柱产业,区委、区政府作出了规划建设医药工业园,加快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同时在有关优惠政策上予入园制药企业最大倾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乌当区医药工业园已初具规模,聚集效应明显。目前,乌当区医药工业园建成区面积已达990亩,由坐落在新天高新技术园区的东风医药工业园和高新路医药工业走廊两个组团组成,聚集了乌当区10家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及2家与之配套的药品包装和物流企业。特别是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和贵阳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上召开以后,乌当区按照全市工业建设发展的总体布局要求,编制了《乌当区洛湾云锦医药食品新型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不低于3000亩工业规划用地用于拓展乌当医药工业园区发展空间。目前,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正在抓紧实施建设,5个药业招商及异地技改项目已完成1000亩选址,用地手续正在报批当中。乌当区将把新拓展的医药工业园建设发展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配套完善、产城融合的工业园区,并使之成为乌当区乃至贵阳市特色制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医药产业发展上。围绕贵州优势地道中药材和民族民间医药资源的开发,乌当现代现代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为全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成为强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一是现代医药产业已成为乌当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导产业。以健兴药业、新天药业、威门药业、天安药业、远程制药、宏宇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医药产业已成为乌当区工业经济新的龙头。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55亿元,同比增长43.25%,占乌当区201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4.23%,占贵阳市2011年规上制药业总产值的25.46%。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完成税收1.9亿元,同比增长35.71%。二是与制药业相配套的药品包装、物流业成为新的亮点。贵州千叶塑胶有限公司为I类药品包装用PVC硬片和固体、液体塑料瓶的专业生产企业。该公司年产药用PVC硬片8000吨,各类药品包装用塑料瓶1亿万套,产品覆盖6个省(市、自治区)的大部分制药企业。贵州省目前最大的药品批发流通企业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集药品及医疗器械仓储、销售、配送为一体,经营品规数量达6000多个,拥有上游供货商2000多家,下游客户4000多家。2011年,康心药业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实现利税1700万元。三是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区药材人工栽培历史悠久,目前,乌当区中药生产企业在本区及省内8个县建有各类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共计23730亩,带动300多户农户增收50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原材料供应,更带动了种植基地周边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回顾乌当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在医药园区建设上。一是抓规划。乌当区坚持规划和环保先行,重点做好医药园区规划编制和环评工作,实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致力于打造新型生态工业园区。二是抓配套。乌当区在医药园区建设上,实现基础配套设施全盘考虑,统一安排,一步到位。目前,乌当区共投入医药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资金3余亿元,建成园内道路4条5公里,铺设供水管道35公里、污水管道6公里、煤气管道10公里,新建改造配电线路15公里。三是抓创新。我们在举全区之力做好医药园区招商引资的同时,对重点制药招商项目以25—50%以上的优惠地价进行扶持,确保企业集中有限资金投入到厂内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上。四是抓效益。乌当区严格按照园区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地、用地和供地,实行供地量与项目资金投入额度、科技含量、环境影响度和税收等产出效益指标挂钩,供地量与建筑密度、容积率挂钩,从而提高园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五是抓保障。乌当区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对已入驻园区的项目,采取“一站式”和全程代理服务及一个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协调督办、一套人马跟踪服务的办法,排除各种干扰和克服困难,加快建设进度,促使企业尽快建成投产。

 

  ——在医药产业发展上。一是在举全区之力支持现代医药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支持重点和龙头现代医药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十一五”以来,每年从区级财政预算盘子中安排1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制药业发展,重点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二是积极引进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提供配套功能的物流企业、研发平台、营销平台,助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保证可持续发展。三是积极推动现代医药产业的品牌化建设,尤其推动重点制药企业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品牌效应。四是支持现代医药产业通过全产业链整合与管理创新,力争从外转向内再转向外的市场发展战略,融入全国药品流通网络。五是积极推动现代医药产品结构调整,在提升中药产品的同时,积极向西药和保健品领域拓展。六是依托重大项目,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有序整合空间,在巩固和提升制药业现有发展空间的同时,通过拓展新的空间,承接现有制药企业扩大规模和新企业落户,努力建成核心竞争力强、高端制药产业集聚的医药工业园区。七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区内重点制药企业上市融资。

 

  乌当区现代医药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乌当区重点制药企业全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密集程度高,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已具备较强的科研开发水平,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乌当区制药企业经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7家,有43条生产线完成了GMP改造并通过国家认证,企业持有批准文号的药品129个(中成药90个、化学药39个),实际投入生产药品77个;制药业拥有专利93个;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号44个;列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号15个。

 

  企业当中获得的科技殊荣主要有:全国和省“创业之星”、“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贵州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中国现代医药协会推荐产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民族化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等。

 

  二是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乌当区重点制药企业集中在贵阳国家高新区新天园区,拥有数量众多的药品生产批文及一批市场前景较好的“拳头”产品,这种相对集中的形式,有利于发挥区域竞争的整体优势,有利于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扩大产地知名度,有利于形成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巨大吸纳作用。同时,企业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更加便利,既可有效缩短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又为企业间互助共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园区制药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乌当区有6个拥有独家生产权的药品单品销售收入超亿元,部分产品已开始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市场。康心药业物流中心的建成,更进一步减少了医药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将更有力地促进乌当区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制药企业健康成长。乌当区重点制药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他们创新意识强、机制灵活、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活力,是全区乃至全市和全省民族中药产业的主力军。这些制药企业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先后完成了资本、技术、人才的原始积累,目前正在逐步增加实力、扩大规模、创造品牌,一批企业已经在国内市场上崭露头角。健兴药业、新天药业、威门药业、天安药业被列为贵阳市“十大重点药业企业”;7家制药企业的7个产品被列为贵阳市“二十大药业品牌产品”。新天药业成为“中国民族药品定点生产企业”,并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诚信守法企业”。

 

  二、乌当区现代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

 

  ——在工业产值目标上。 “十二五”期间,乌当区规模以上现代医药总产值确保年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到2015年,现代医药年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力争年均增长速度在40%以上,提前一年实现百亿产值目标。

 

  ——在技术创新目标上。到2015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到45个,研发机构达到1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55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医药创新体系。

 

  ——在产业结构目标上。到2015年,产业各环节的纵深大大加强,各环节间的联系也大大加强。产业链上不同环节得到的深度发展,实现“由线到面”的飞跃。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着眼集聚发展,突出先行先试。以省级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按照“两加一推”主基调要求,进一步突出现代医药产业在工业中主导地位,努力实现现代医药产业大跃升、结构大改善、布局大优化、质量大提高,把乌当建设成全省重要的现代医药基地,为在黔中经济区率先建成新型工业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不断拓展医药产业发展空间。依托重大项目,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有序整合空间,在巩固和提升制药业现有发展空间的同时,通过拓展新的空间,承接现有制药企业扩大规模和新企业落户。着力将洛湾云锦医药食品新型工业园打造成为乌当区制药业和与之相配套的包装、物流等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

 

  三是加大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对医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继续举全区之力支持现代医药业做大做强,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重点和龙头制药企业不断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实现扩规、提速、增效;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

 

  三是加快推进重点药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已签约医药招商引资项目、存量药业异地技改工程等重点项目按期建成达产。积极推进各制药企业优质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建设。对重点企业或项目,在规划、用地、能源、金融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四是加大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引进和建设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研发平台、信息平台、营销平台等。继续大力发展药业物流企业,开拓物流配送服务,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贵州康心药业医药物流中心项目二期建设,保持贵州省最大的药品物流企业地位。

 

  五是加大药业企业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确保“十二五”期间现有和新建医药企业符合新版药品GMP标准。同时,鼓励医药企业联合重组。

 

  六是培育品牌企业,助推上市融资。努力打造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现代医药企业以及品牌产品。积极引进和支持创办助推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平台,支持现代医药产业通过全产业链整合与管理创新,融入全国药品流通网络。同时,扶持2家以上现代医药企业成功上市。

分享到:
上一篇: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行先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验区” 下一篇:安徽:G206国道蚌埠段月底开建 为一级公路标准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