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鞍山第一艘老旧船舶“皖安航1号”进厂拆解,马鞍山市“十二五”期间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正式启动。目前,此项工作正全面推进,共受理拆解船舶41艘,正在进行拆解船舶10艘,完成拆解船舶3艘。到2015年年底前,马鞍山市须拆改的马鞍山籍船舶共计1030艘。
据了解,此次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对象为航行于“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即长江干线、京杭运河、淮河、沙颍河、合裕线、长三角等内河高等级航道网范围内的马鞍山籍内河运输船舶,包括老旧运输船舶拆解、高能耗高污染船舶改造、新建示范船三方面内容。“十二五”期间,马鞍山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中须拆改船舶共计1030艘,含拆解老旧船舶133艘,拆解京杭运河小吨位船舶116艘,加装生活污水防污染装置781艘。目前马鞍山市有10家船厂成为安徽省内河船型标准化首批定点船厂,承担船型标准化任务。
老旧船舶要分阶段分步骤退出水运市场,此次拆解在船型、船龄上进行了“扩容”,标准变更为2000年底之前建造的运输船舶、通过京杭运河干线船闸200总吨(含)以下的小吨位船舶以及单壳油船。”市港航管理局运输管理科科长周源源向记者介绍,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内河船型标准化将按照中央和地方6:4 的比例,采取财政补贴政策给予补助,拆解、改造、新建实行差异化补贴标准。“实施财政补贴后,船主拆解一条船十分划算。”周源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前几日和县有一艘船龄超过15年的船进行拆解,船主当年花120多万买下该船,经拆解后,政府补贴他80万左右,拆解后的废钢当场归还船主,后船主将废钢卖了40多万,合计下来已经将成本追回,船主可以自主购买新船。”据了解,目前中央和省财政已下拨首笔补贴约2320万元。
“绿色环保成为本次船型标准化的一大亮点。”周源源介绍,此次高能耗高污染船舶改造是指对2011年9月1日前建造,船舶总吨位在400总吨及以上或核定载运船上人员15人以上的运输船舶加装生活污水防污染装置,通过设备“绿色升级”来有效遏制流动的污染。新建示范船则是指建造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川江及三峡库区大长宽比示范船、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示范船、高能效示范船。“ 鼓励建设示范船就是积极推广新船型,由于示范船所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后期航运规划中将考虑建设加气站,方便此类船型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