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试点,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在标准化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而且成效显著。
近年来,重庆市质监局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打造内陆技术标准高地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化试点,建立健全试点行业(企业)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创新、打造行业品牌和示范精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着实带来新变化。
6月26日,永川区社会综合治理标准化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验收,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而在一天之后,我市另一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西部物流园标准化建设也通过国家验收。
两个项目相继通过国家验收,表明重庆市社会公共管理与物流服务标准化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重庆市标准化工作有了更为宽广的领域,从此有了标杆,有章可循。
社会公共管理和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究竟给我市“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发展总任务带来怎样的促进?
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要追根溯源。标准化始于工业,最初是为了规范工艺和流程,确保工业产品的质量,进而推动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和可复制。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从工业生产标准化中看到好处,我国开始在农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中推行标准化。
2010年,重庆市开始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推行标准化,重庆市质监局推荐永川区政法委向国家标准委申报了永川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标准化试点项目。3年来,永川区先后在流动人口管理、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村(居)务公开、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了47个标准,让公共服务更加规范,从而有效助推解决了社会管理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公众安全感核心指数连续5年保持90%以上。
在永川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标准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基础上,2012年,重庆市又启动西部物流园“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该项目先后投入390万元,开展标准体系编制、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标准信息平台建设,有效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使我市作为渝新欧国际铁路通道起点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物流枢纽的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标准化推动工作创新,以工作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永川区社会管理和西部物流园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反映出我市标准化工作的一个侧面。
目前重庆市累计制修订国际标准9项,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212项,制修订地方标准696项,累计建设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6个、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7个、国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化项目13个,形成了一批试点示范精品项目,也预示着内陆技术标准高地框架正在加快形成。
标准决定质量,标准化将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