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与台湾一水相连,在构建泉州“海丝”先行区中,如何发挥地域优势,加深闽台情缘,加强两地交流与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对泉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委员们就此提出不少建议。
台盟泉州市委员会建议
借鉴台湾经验发展精致农业
台盟泉州市委员会主委骆沙鸣介绍,精致农业是依托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以生产高品质、高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目标,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经验为抓手,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多年来,台湾的精致农业发展态势极好,为此,台盟泉州市委员会建议,泉州借鉴台湾经验,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发展精致农业。此外,还应做大做强闽台农产品交易会和常态化的线上线下交易,建立闽台农业龙头企业创新联盟和产销网络联盟。
加强泉台冷链
物流产业合作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经由泉州进入大陆市场并销往全国各地的台湾农渔产品数量不断增加。然而,目前泉州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而台湾冷链物流发展已比较完善,冷链产品全程冷控,发达的冷链综合市场已经形成。
因此,台盟泉州市委员会还建议加强泉台冷链物流产业合作,泉州物流企业可以共享台湾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丰富的冷链物流管理经验,打造出一条畅通台湾与泉州的农产品“冰通道”,建设现代化农水产品集散、加工与配送中心,吸引台湾冷链物流服务配套企业入驻,构建一体化物流供应链。
委员声音
构建两岸农产品国际运营中心
泉州市政协委员、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哲建议,泉州应当依托闽台农产品市场,构建一个携手台湾、对接海丝、连接东南亚的“两岸农产品国际运营中心”,使之成为泉州加快建设“海丝”先行区的新亮点。
此外,他还建议应重点引进具有国际营销网络和远洋捕捞优势的东南亚侨商、具有丰富产销资源的台湾农渔产业,以及分布全国各地的泉州籍企业,入驻“两岸农产品国际运营中心”。
申请检疫
与海关同一辖区
王世哲介绍:“每年泉州市民消费境外进口农副产品达100多亿元,而东南亚的泉州籍华侨每年都要采购泉州产的冷冻鲭鱼、冷冻鲣鱼等水产品达5万多吨,但是这些都要从其他港口进出口再转泉州,这对泉州而言是一大损失。”
他还介绍,由于泉州隶属的检疫辖区与海关辖区不同,有些货物从厦门海关进口之后,还需再运到福州检疫,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成本,也制约了泉州企业的发展。他呼吁,泉州应申请所隶属检疫与海关为同一辖区。
部门观点
设想如能实现将极大促进泉州经济发展
“两岸农产品国际运营中心一旦建立起来,而且总部也设在泉州,将来能更好地吸引外面的企业前来入驻,也方便泉台两岸,甚至泉州对东南亚、对全球的贸易往来,这将极大促进泉州经济的发展。”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单有这个想法还不够,应要继续做好详尽的规划方案,推动这一想法的落实。
他介绍,国家发改委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十二五”发展目标中就有相关目标,即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冷链物流产业也是接下来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如果这一提案能得以落实,这对泉州而言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