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当天,时钟秒针刚指向零点,广东兴宁市农村淘宝三枫村服务站的合伙人王巧红就接到了一个大单,梅县一村民通过她购买了一部价值33万的小轿车,此土豪订单也成为梅州农村淘宝项目最贵单品订单。
今年,“村淘”首次加入“双11”大战。经过一天的鏖战,王巧红的销售额定格在40多万元,位列“双11”广东省农村淘宝项目第一位。根据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服务站相关数据显示,“双11”当天,兴宁、梅县、五华等地农电商交易创新高。
“村淘”狂欢的背后,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农村消费大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的交易总额在4万多亿元,其中80%是通过传统市场实现的,这也意味着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还存在万亿元级潜在市场。
虽然业界将农村电商称为“蓝海”,但由于较高的物流配送成本,梅州农村电商渗透率还是较低,而农民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接受程度、农村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配送效率、产品标准化、人才和管理经验等多重关卡也制约了电商进农村的“步伐”。如何规范电商市场,让更多山货走出梅州,亟待破题。
1.三枫村登广东村淘榜首
“双11”“战役”刚打响,王巧红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下单到凌晨3时多,刚休息不到5小时,早上8时,又被村民们的电话催醒,催促着让她下订单。三枫村服务站里站满了选购物品的村民,王巧红手机微信、QQ等社交网络也不断传来村民购物的链接。12日凌晨,王巧红的销售额定格在40多万元,据广东农村淘宝公布的数据,这个交易额位列“双11”广东省农村淘宝项目第一位。
“村民开始逐渐接受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物品,从刚开始将合伙人拒之门外到如今很多村民从内到外的穿着,家里各种家居用品都会到服务站购买。”农村淘宝梅州项目负责人李苏武介绍,农村淘宝于“双11”之前的8月份刚进驻五华县,在“双11”当天,兴宁市和五华县的110多个村淘服务站共接到村民4000多张订单,销售额突破400万元。“此前的‘双11’还不能称之为全民消费狂欢节,今年‘双11’首次迎来了农村淘宝的加入。我们今年试水‘双11’,只是为让村民也知道‘双11’这个节日,让农民也能参与进来,没想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李苏武说。
当天,兴宁电商示范基地销售总额达247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额达81万元,柚子下单量多达5.2万只。“我们预定目标是销售本地柚5万只,营业额超过70万元,当天超额完成了。”兴宁市电商示范基地负责人刘航标介绍,此次电商基地活动主要以农村电商为主题,以本地农产品为主,显示了本土电商企业的日益成熟。
688万元!“双11”期间,梅县电商产业园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从去年5月份成立,一年多时间,梅县电商产业园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进驻,带动了电商产业迅猛发展。
梅县电商产业园的发展也是梅州电商发展的一个缩影。
“梅州电商近两年才稍有规模,但是今年‘双11’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梅州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周汉坤认为,梅州电商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梅州有发展电商特别是农电商的基础,梅州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是华南地区农副产品重要产供区,“梅州有能力成为广东省数一数二的农电商城市。”
据周汉坤介绍,梅州各电商企业已形成了以县为单位抱团整合而成的产业园,以达到资源、技术、人才集聚的效应。“丰顺发展互联网众筹,兴宁以技术人才培训和农村淘宝项目为主,梅县则以技术人才培训和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梅江区以跨境电商和物流园规划为突破口,五华规划为互联网金融,但是目前暂未发展起来,平远的农产品销售好,蕉岭则是以长寿特色产品见长,大埔以当地柚子和陶瓷为发展方向。每个县针对电商发展,各有特色,以免重复建设。”周汉坤说,梅州电商发展目前仍以企业自发行为为主,政府虽然很重视,但是力度还不够。“在政府的支持下,各县建成了一些电商产业园、电商基地,但目前来说政府的支持还不够,电商发展的主推力还是企业和协会。”
2.农电商热背后的隐忧
“双11”狂欢,梅州分得一杯羹,但是业内人士也发现,电商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问题,硬件、软件许多方面跟不上销售的增速。
“首先是农产品物流配套设施不足。”梅县电商产业园运营负责人李延林说,农产品物流配套设施不足。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有季节性、易腐性、品种多、级差大、保鲜难等特点,在物流过程中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有特定的要求,尤其是梅州金柚由于重量较重,相应地梅市本地的物流能力不够便会出现爆仓,快递费涨价、客户收到货的周期长等问题增加了经营难度、运营成本。
其次是人才缺乏,开网店不光要有货真价实的产品,还要有营销手段,如网店美工、产品摄影、产品介绍、信息采集、在线客服、营销推广、行情分析、促销活动策划,在QQ、微博、微信、论坛传播产品信息等等,都需要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但当前此类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梅州现在还没有真正的物流园区,物流的渠道需要到广州、东莞等大城市周转,比如说,本来我们距离汕尾100多公里,但是目前送货到汕尾,要经过广州再到汕尾,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损耗,我们急需建设一个大型的物流集聚地。”周汉坤说,虽然国内的各大物流品牌在梅州均有驻点,但都缺乏蔬果保鲜仓库,这对于以农电商为主的梅州电商行业来说,是致命的缺陷。“保鲜设施能跟上,我们的农副产品才能发展得更快,但目前而言,梅州各农产品以农民种植为主,货源不集中,使用保鲜设备成本很大,还是先要解决资源整合,建立货源集聚平台和物流集聚地的问题。”
梅州与珠三角等一、二线城市相比,电商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差距,人才更愿意留在电商发展态势更好的大城市,人才回流问题一直困扰着梅州电商的发展。“梅州不是没有电商人才,在珠三角有许多在互联网和电商行业有所成的梅州人,如何吸引人才回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淘宝项目在兴宁和五华正以良好的势头前进,但李苏武也发现,目前合伙人平均年龄偏大,且招募越来越困难,“发展农村淘宝项目的其中一个目的也是希望吸引人才回流,但是目前看来效果不大,项目发展需要更多懂电商的年轻人加入。”李苏武说。
此外,梅州目前还缺乏本地特色的电商品牌去打开电商市场。“我们有很多知名的农产品,但都未创造出品牌,因为缺乏大型企业去做大品牌。创造有梅州特色的品牌产品,有利于提高梅州农产品的知名度。”广东壹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晓胜说。
同时,据笔者观察,无论是企业主导的电商平台还是农民自发建立的网店,产品外销时缺乏质量监管。传统渠道销售的产品,外包装上都必须明确标注生产日期、厂址、原料等生产信息,尤其是生产过程所遵循的标准号,以便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时倒查。但是,网络销售的农产品相关标识往往不完整、不规范,特别是没有明示生产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导致无据可依。此外,不少由农民转型而来的网店店主,对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他们的产品多停留在价廉质次的水平。“不仅在梅州,许多地方都存在网络销售无标准的情况。标准肯定要,没有一定标准市场会乱。”袁晓胜说。
3.借鉴揭阳军埔村实现电商经营标准化
“村淘”狂欢之余,一场关于电商系列教材的研讨会在兴宁电商示范基地举行。梅州市各级电商行业协会负责人、成员,嘉应学院相关教授等出席研讨会,就梅州电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未来、首套电商丛书的编著细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据了解,该系列丛书一套共6本,将根据电商企业的岗位设置和电商行业的发展,结合梅州在电商发展上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著。“该丛书将填补梅州电子商务教材的空白,为培养电商人才出力。”刘航标说。
梅州市电子商务协会通过不定期举办中长期培训,加强梅州电商从业人员的素质。周汉坤说,提升梅州电商行业的人才比例,对内注重培养,对外则需加强人才引进,“政府可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给他们好的生活和人文环境,感召电商销售和技术人才”。
目前,广东试点电商经营标准化,首片试验田是位于粤东揭阳市,拥有3000多家淘宝网店的军埔电商村,将以标准明示、鉴证的方式,为电商经营活动“立规矩、树规范”,要求在电商产品出厂时必须带上标准号,而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验,以保障产品质量。据了解,此后广东将逐步推行电商产品标准化。“规模做上去后,肯定需要一定的标准进行规范,梅州目前的任务是把电商规模做大做强。”周汉坤说。
物流是限制梅州电商做大做强的因素之一。兴宁市电商协会会长李奕权建议,可以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梅州培育出一批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物流配送公司,提高物流整体运作效率,来促进产品的流通配送,“让龙头企业带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周汉坤则认为,可选定一个县做大型的专业物流集散地,作为物流中转站,“集合全国各地的物流品牌,就省去了到发达地区周转的麻烦。”袁晓胜也认为,在梅州范围内需要建立带保鲜仓储的物流集聚地,保鲜需求强的农副产品可以集中起来销售,破解梅州货源分散的难题。
周汉坤说,梅州市电商协会经过一系列讨论、研究,得出梅州可通过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从而带动旅游业发展,再利用电商工具和互联网建设,引领梅州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以致影响城市建设的结论。“政府引导电商产业链的导向,探讨出电商从哪方面着手、用力,释放更多的资源给电商企业,打造出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电商品牌。”周汉坤认为,农电商非常适合梅州这个土壤,而农电商将逐步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梅州一定要大力迎合农电商发展,为农村和农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机遇,也将对梅州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城市建设起到推动作用,经过农电商平台把梅州产品卖出去,打好品牌,然后吸引外地人来梅州旅游,梅州的旅游和文化也将进一步得到推广。
虽然农村淘宝已入驻兴宁和五华110多个村,但是梅州村民网购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周汉坤建议,政府可做主导作用,大力宣传农电商,并给村民接触农电商指明方向,不停在表面,要真正着手、着力弄,而且要快。
■样本
村淘合伙人王巧红“双11”销售额超40万元
“双11”当天上午,笔者来到位于兴宁市永和镇的三枫村村淘服务站,面带疲惫的王巧红一会儿帮村民挑选物品,一会儿招呼村民排队等候购买物品,身边的手机信息提示声响不停。半夜差不多4点才入睡的她,早上8时就被村民们的电话声叫醒了,一直工作到12日凌晨之后。但一天的辛勤换来了丰厚的收获,“双11”一整天,王巧红接到村民近250张订单,销售额共40多万元,位列广东省农村淘宝消费榜第一。
农村淘宝项目首次进入“双11”,在县级服务中心的布置下,兴宁市的70个村级服务站从10月起开始为“双11”做前期宣传推广,各村级服务站的合伙人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同时在人流密集处摆放实物做地面推广活动,提前开放“双11”预售,锁定库存,方便各村村民抢购物品。
除了积极加入县级服务中心布置的前期宣传推广任务,王巧红根据三枫村村民爱看山歌剧的特点,邀请客家山歌剧团到村里表演,并搭配地推活动。“恰好客家山歌剧团有下乡表演的任务,我们就结合起来一起宣传。”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地推则将更多“双11”的知识、网购的知识向村民普及。“双11”正式来临之前,王巧红已接收了100多单订单。
线上宣传配合线下地推,兴宁的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11月初连开了3次会议,力争抢占“双11”兴宁农村电商市场,要求各合伙人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农村淘宝项目,每天不定期推送特价产品信息。为了方便村民购物,王巧红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接受村民咨询、线上预订和红包付款。
正是通过如此密集的宣传,王巧红在“双11”开战第一时间就接收到了一个大单,梅县一村民委托她在网上购买了一辆价值33万元的小轿车。“他说他到实体店看过这款车了,村淘虽然价格上没有便宜多少,但是在实体店要预订,好几个月才能提车,村淘上购买可以较早提车。”王巧红说。购买轿车的村民在下单后的第6天便成功提车。
温苑琼是三枫村村民,“双11”当日,她通过王巧红买了14件物品,共花1000多元钱。“我已经留意好长时间了,村淘网站上确实要比外部网站便宜许多。去年没有农村淘宝服务站,购买物品很不方便,快递只能到镇上,还要跑几公里去镇上取,我就宁愿不买,今年有服务站,方便了许多,我也凑个热闹,加入‘双11’狂欢,还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