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高速公路“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
据报道,日前,海南东线高速(定安)黄竹至(万宁)石梅湾段约百余公里路段进行封闭维修,途径琼海、定安等部分路段的车辆需绕行海榆东线(223国道),然而,让不少游客和司机感到痛苦的是,这条绕行的海榆东线也在修路,且路况极差。
谁也说不清楚,海南东线高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第一次维修是在什么时间,但说得清楚的是,最近几年,几乎每到春节前后,有关部门就会将这条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封闭,进行“大修”或是“抢修”。
有媒体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07年9月4日,交通部门宣布,海南东线高速公路海口至琼海段左幅年内将进行大修。该项目全长100.50公里,投资估算为2.38亿元。2008年,交通部门对海南东线高速公路海口至定安段进行全面整修,包括路面改造、标识、护栏、环境卫生等;2009年,拆除重建黄竹立交,并对4处路段进行大修;2010年,万宁至陵水段路面整修和维护;2011年2月24日,东线高速公路海口至黄竹段的维修工程正式动工,这也拉开了东线公路路面紧急修复工程的序幕。
要知道,海南的主要旅游景点,大部分都集中在东线,因此平时自驾游客和旅游者也都喜欢走东线高速,目前正值海南旅游旺季,加之临近春节,本地居民出行频繁,东线高速的车流量可想而知,但它好像恰恰就喜欢在这个当口“犯病”,丝毫不顾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感受。
而大修之前的西线高速公路,“大修”、“抢修”的频率,与东线高速有的一拼。交通部门动不动就在某个路段竖块“前方维修、车辆绕行”的牌子,将路面开肠破肚整修一番,直到2011年,在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无济于事之后,有关部门终于在2010年大修了一次,2011年,又对白莲立交至白马井立交段进行了彻底改建。
相比之下,2002年开通的海文高速倒算是修的次数比较少的,据报道,这条高速公路全长51公里,总投资达7亿多元人民币,工程合格率为100%。2008年3月至5月进行了第一次大修,没过几年,2012年底又发布消息说,要再次大修。
有网友指出,高速公路的大修年限,水泥路面是15年,沥青路面是10年,但在海南,大修最长的间隔只有5年,最短的是一年一度。而且每次修路,有关部门都能够找出一大堆理由,譬如超载,譬如天气。但问题是,既然自己也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不能够把修路的技术提高一些,把路修得坚固一些,以免被车压坏了、被雨淋坏了、甚至被太阳晒坏了。可是没有,几乎在每一次所谓的“大修”、“抢修”之后不久,我们就又会看到交通部门再次宣布封路,穿着橙色马甲的修路工人再次出现在路上。
遗憾的是,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并非公路建设专家,能够看到只是海南的高速公路“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但海南的高速公路究竟得了什么“病”?“病”根在哪里?什么“药”能够治?等等问题却一时间找不出答案来。但我们相信,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就请广大网友帮“病”得不轻的海南高速公路问问诊、把把脉,一起找出折腾了它们这么多年的“病”根,并广发“江湖贴”,请来高明的“医生”,看可否彻底根治这“年年修路,年年犯‘病’”的顽症吧。